在歐美,比較購物已經成為消費者非常認同的一種購物方式,據統計,美國網上零售額的35%來自于比較購物網站,相對而言,國內雖然早在1996年就出現了一些比較購物網站,但受各種因素困擾,發展速度一直比較緩慢,根據iResearch艾瑞市場咨詢最新推出的網民連續用戶行為研究系統iUserTracker的最新數據顯示,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中國比較購物類網站用戶的總訪問次數和人均訪問次數持續下跌:月度總訪問次數從2006年10月的2845萬次降至2007年2月1214萬次,人均月度訪問次數從3.47次跌至1.72次,用戶訪問次數的持續下跌表明:仍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比較購物市場在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問題一:競爭日趨激烈
中國網絡購物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了各大巨頭紛紛進軍中國比較購物市場:微軟有自己的MSN“購物搜索”的功能;誕生于美國較有影響力的綜合性購物比較網站的Smarter.com,2005年11月底搶先進入中國市場;2006年中,一度傳言Google旗下的購物比較搜索Froogle即將進入中國,加上現有的比較購物網站,可以預見國內的比較購物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問題二:比較的廣度和精度有待提高
比較購物網站是一種扎根于網上零售的專業化垂直搜索引擎,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對海量商品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向網絡購物用戶提供精準的商品、商家資訊,可見可供比較商品信息的廣度和精度是衡量比較購物網站的兩大重要指標,而國內現有的比較購物網站的商品信息的比較往往集中在某類商品或某些特定的購物網站中進行,在精度和廣度上都很難達到用戶要求。
問題三:比較購物網站定位不明
相對傳統購物方式,網絡購物往往能將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降到最低,比較購物網站在這過程中充當了一定信息過濾器的作用。面對購物網站自身更便利有效的搜索引擎和綜合搜索引擎運營商的強大的技術背景,到底是要做搜索還是要購物,一些國內現有的比較購物網站往往對自身的經營還沒有清晰的定位,也帶來了技術上和商業上都不成功的弊病。
問題四:比較購物網站功能單一
對比國外已有的成功比較購物網站的功能,國內一些比較購物網站為網絡購物用戶提供的功能相對單一,大多數僅僅停留在商品價格和出售商品網站的介紹等淺層次的信息上,雖然價格是現階段左右網絡購物用戶購買的主要因素,但隨著網絡購物的發展,除價格以外如商品測評和已購用戶的評價等等對購買的影響將越來越大。
問題五:盈利模式有待探索
在國外,比較購物網站收入主要來自點擊收費和成功交易收費以及廣告費用。國內的比較購物網站大多模仿國外商業模式建立,大多還未實現盈利,艾瑞市場咨詢分析認為未來比較購物網站可在現有的盈利模式基礎上,探索如提供增值服務、線下商家商品信息比較提成等更多樣的盈利方式,為未來健康發展進行積極有益的嘗試。
面對潛力有待挖掘的比較購物市場,國內各比較購物網站應該正視現階段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從網絡購物用戶信息需求和購買需求出發,提升服務,提高用戶體驗,在比較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這些也是比較購物網站從眾多市場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難點和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