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廣州市委十屆九次全會上審議通過了《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指出,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必須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著力強化規劃戰略引領,增強規劃編制的科學性、規劃實施的強制性、規劃管理的系統性,提升城市空間品質。他特別強調,老舊街區承載著城市的記憶,居住著世代相傳的老廣州人,要把老舊小區更新改造作為民生大事,實施老舊小區更新改造行動計劃。
推動城市有序更新是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的重要環節。專家指出,要通過提升城市空間品質,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城市發展的利益。
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 轉變發展方式
今年2月,國務院在廣州城市總體規劃批復中,將廣州定位為“廣東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指出,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是適應全球城市發展新趨勢,傳承廣州城市發展脈絡,實現國家賦予廣州的城市定位,鞏固提升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的內在要求。
其中,任學鋒特別指出,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必須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著力強化規劃戰略引領,增強規劃編制的科學性、規劃實施的強制性、規劃管理的系統性,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建設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市有序更新,提高城市建筑質量,提升城市建設品質。
可以看到,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是重要一環,而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適合性,將能更好地指導廣州“改造升級”。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總工馬向明表示,此次市委全會專門討論通過了城市的規劃建設方面的文件,這種空前的高度有助于解決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分治的矛盾。
不斷累積微改造經驗 泮塘古村變臉
任學鋒指出,老舊街區承載著城市的記憶,居住著世代相傳的老廣州人,要把老舊小區更新改造作為民生大事,實施老舊小區更新改造行動計劃。
目前全市2831個老舊小區,總建筑面積約7000萬平方米,總戶數約100萬戶、300萬人。城鎮房屋中危房共2195幢、31.67萬平方米。在此基礎上,市城市更新局制定實施了《關于加強2016年城市更新片區危房改造的實施意見》,將老舊小區的1.47萬平方米成片危房作為年度更新改造目標任務,確保居住安全,加快完善公共配套設施。
根據廣州市城市更新計劃,廣州將用5年時間完成943個基礎設施老化、環境較差的老舊小區的更新改造,其中尤為強調“微改造”。
今年以來,廣州在不斷積累微改造經驗。位于荔枝灣畔、擁有九百年歷史的廣州古村泮塘村正在加快實施微改造,以“文物和歷史遺產的保存與保護”為核心,改造土地3.1公頃。據介紹,村子通過管線鋪設、排水改造、立面整飾、巷道翻新、景觀提升等多種微改造模式,協調原有保護建筑的風貌與肌理,整體保護和恢復村落的傳統風貌和景觀。改造后還將繼續保留15處推薦歷史建筑,有望重現“荔灣湖、青磚屋、黑瓦頂、麻石道、古樹木、泮塘人”的田園式風光。
中山大學城市化研究院院長李郇指出,微改造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辦法,核心是將人和物結合起來。沒有大拆大建,卻能不斷增加居民的舒暢、方便、愜意。
于潤物無聲中實現街區大變臉,微改造引來街坊紛紛點贊。
在微改造的規劃統籌下,泮塘五約村并不是個例。眾多老舊小區、村莊都走在了改造的前沿。文沖村改造土地50.49公頃,通過集體用地轉為國有用地的方式,實現政府零負擔改造,黃埔古村以政府主導、商業開發的方式改造第一期土地6公頃……微改造中的商業創新也引起了關注,有專家表示,微改造的資金不能完全靠政府,應該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對歷史建筑的維護、修繕和活化利用。
建立規劃大平臺 城市改造或提速
城市品質已經成為城市最重要的競爭力之一。除了從更新改造老舊小區上著手提升城市品質,實施意見還將繼續推進黃金三角區、空港經濟區核心區等重點功能區規劃,特色小鎮規劃,村莊規劃,促進城鄉統籌,實現產城高度融合發展。
據悉,目前《廣州市2016年城市更新項目和資金計劃》已經公布實施,正式和預備計劃中,“一江兩岸三帶”、“黃金三角區”、“多點支撐”等城市發展戰略范圍內的片區及項目共106個、43.16平方公里,占比55.4%。
此外,廣州還將重點推進的九大片區更新工作穩步實施。繼續鞏固提升同德圍、金沙洲等區域更新改造成果,推進大坦沙島、廣紙片區等重點片區更新改造,各項目按時序穩步開展更新改造。協調各區穩步推進民間金融街、萬博城、廣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農博館及周邊綜合整治等4個區域重點項目的更新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市國規委成立后,將“三規合一信息聯動平臺”推廣到各部門使用,實現“國土空間”、“規劃空間”和“經濟空間”在“一張圖”上的協調統一。據悉,下一步將力推“多規合一”,實現環保、教育、體育、衛生、林業園林、交通、市政、水務、環衛等多個部門的規劃協調。
規劃大平臺的建立或將進一步提升城市改造更新效率。市國規委表示,將積極與消費、交通、工商等部門聯合開展對老城區改造的標準制定。
城市改造『四大關鍵詞』
★海綿城市
積極申報國家海綿城市試點,老城區要結合危房改造和老舊小區有機更新,優先解決城市防洪排澇、雨水收集利用等問題。
★地下管廊
探索符合市場規律、技術先進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模式,新城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與新建道路同步實施,老城區結合地鐵建設、道路改造等逐步推進。
★老舊社區更新
推動老舊社區更新,促進老城區控量提質。推進低效存量建設用地再開發,開展成片連片舊廠房改造、村級工業園整合提升舊樓宇更新,推動土地戰略整備,促進城市重點功能區建設,實施差異化舊村更新、城中村改造和城鄉接合部整治重點功能區舊村以全面改造為主;非重點功能區舊村以微改造為主;城郊與生態保護區舊村以打造特色小鎮為主;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注重保護和活化利用。
★微改造
推進事權下放,實行微改造、舊樓宇更新備案制。簡化審批程序,創新老舊社區、舊樓宇更新的規劃、建設、消防政策和技術標準。搭建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城市更新實施平臺,通過補償獎勵,鼓勵土地權屬人將土地納入政府整備更新或自行改造發展總部、科技、電子商務等產業。設立城市更新基金,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土地整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