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將來,成都市民出行不僅能乘坐地鐵、高鐵,還將感受到磁懸浮列車等軌道交通帶來的便利。
8月4日,成都軌道交通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成都市金牛區環交大智慧城正式揭牌。記者獲悉,成都即將打造的首條磁懸浮列車試驗線已確定運行路線,為成都到德陽。同時,由西南交通大學自主研制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工程化列車也將于2017年6月正式下線。
第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工程化樣車明年下線
今年5月6日,我國首條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商業運營示范線——長沙磁懸浮工程啟動載客試運營。長沙中低速磁懸浮線路在建設過程中,核心部件如磁懸浮控制器等技術,使用了西南交通大學等國內相關領域頂尖院校的產品。
長沙磁懸浮工程的啟動,標志著成都第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已經顯現出巨大的市場前景和競爭力。“最近幾年我們在中低速磁浮列車上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會上,西南交通大學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西南交大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工程化樣車正在加緊研制,預計將于2017年6月下線。
“從未來的定位角度來講,我們希望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和國家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能落戶成都。”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加速軌道交通成果就地轉化,建設更多示范線,如第二代磁浮列車、真空管道軌道交通、高溫超導磁浮列車、現代有軌電車等,真正把成都打造成全球的軌道交通研發高地和產業集群重地。
成都首條磁懸浮試驗線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
此前,西南交大曾透露,將與成都合作,建設一條或數條新型城市軌道交通重大工程的示范線路,首先選定的就是中低速磁懸浮系統。而在昨日的會上,相關人士透露,成都首條中低速磁懸浮試驗線的運行線路已確定為成都到德陽。
雖然該中低速磁懸浮試驗線的站點、列車速度等詳細信息還未披露,但上述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成都的這條中低速磁懸浮試驗線,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中國首條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施工和管理的中低速磁懸浮商業運營示范線在高速測試中跑出了103千米的時速。今年1月,這條線路在長沙開始試運行,成為世界上第三條實現商業運行的中低速磁浮列車線路,這也是目前全世界最長的中低速磁浮列車線路。而這條線路的核心技術,就是由西南交大提供的。
記者了解到,作為“超靜交通”的代表,磁懸浮列車的運行噪音比人們說話聲音還小。此前,中鐵二院科學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便透露,從造價上來講,中低速磁懸浮系統每公里綜合造價不超過2億元,低于地鐵5至8億元的修建成本。同時,磁懸浮列車的運載能力也不如地鐵,因此不太適合應用在成都的干線交通上,適合應用于成都支線的交通,“比如成都到周邊衛星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