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第6個年頭。雖然早在1997年,王峻濤就寫出了國內第一個電子商務網頁,建立網上軟件銷售試驗站點“軟件港”,但我們更習慣將阿里巴巴、8848等中國第一代電子商務網站相繼誕生,商業化電子商務平臺不斷崛起的1999年,算作電子商務概念導入中國市場的起點。
這6年當中我們的電子商務有過波折,走過彎路,與短信、網游的高歌猛進相對照,中國在電子商務領域頗為遺憾——一直未能與全球同步。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始終對電子商務報有極大的熱忱。
當然對于前兩年中國的電子商務來說,大家不僅投入了“熱忱,而更多的投入是“期盼。回顧過去的幾年,人們總是在預言中國電子商務春天的到來,而“春天卻總沒有如人所愿的按期來到。支付和配送問題,是一直困擾著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兩大瓶頸,而人們對傳統商務模式的習慣更是一大問題。
戲劇性的是,真正讓電子商務揚眉吐氣的卻是一場災難——2003年的非典。非典期間,電子商務為抗擊病魔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僅在3月份,卓越網的銷售額就有1200萬元,4月份前20天突破了1500萬元;當當網站的瀏覽量同比凈增一倍,銷售額增長三成。不僅B2C分支因而成熟了,更培育了人們使用電子商務的商務習慣。
到了2004年,電子商務的價值更是空前凸顯,以商務而非娛樂為訴求的B2B業務開始觸及規模性盈利門楣,吸引了大批蜂擁而至的海內外資金。
新浪成立合資C2C公司一拍、美國在線旅游公司InterActiveCorp注資e龍、日本網絡零售商樂天Rakuten入股攜程網、攜程海外上市、騰訊涉足電子商務、中國搜索收購“繽紛購物”、亞馬遜收購卓越網、8848轉向購物搜索、中商網購物門戶開張、阿里巴巴追加3.5億元投資淘寶網、搜易得卷土重來……海內外資金搶灘中國,一個個標志性事件,似乎在為電子商務重塑金身。
進入2005年在中國的電子商務更是一片欣欣向榮,除了淘寶、易趣、卓越、當當、阿里巴巴等一直活躍在我們眼前的電子商務網站外,一些新新的電子商務平臺也粉墨登場,加入了競爭的行列。
這些別具特色的新生代的出現,使得本已十分激烈的競爭更加慘烈。比如,全球首家集B2B、B2C、C2C于一體的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在SOHU上刊登廣告僅50分鐘即被競爭對手封殺。
“金銀島”獨家推出的“硬信用”機制,將十幾家銀行的支持作為了支點,在交易時,貨款自動凍結,買方確認收到,貨款才能解凍。交易貨款由中國銀行監管,交易糾紛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這種“款到發貨、貨到付款的“硬信用”全程雙向保全機制,開創了“金銀島-金融機構-仲裁機構”三方共同締造的“金三角”商業新模式,確保了交易雙方的貨款安全,從根本上杜絕了交易過程風險。
此外,金銀島用客戶端軟件代替了普通網頁,讓人耳目一新,同時金銀島還橫跨B2B、B2C、C2C多分支的業務范圍,更顯示出了它的大氣。難怪這個名為“金銀島”的新生兒,讓對手如此緊張。
資金的涌入,競爭的加劇,無疑說明了同一個問題,中國的電子商務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同時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法律、法規,不僅為此作了一個很好的注腳,也表明了國家對發展中國電子商務的支持與積極的態度。此外,我們還看到如“金銀島”這樣的新生力量推出諸如“硬信用”的全新電商機制,對于電子商務從機制上進行創新,更是讓我們感到鼓舞。
這6年當中我們的電子商務有過波折,走過彎路,與短信、網游的高歌猛進相對照,中國在電子商務領域頗為遺憾——一直未能與全球同步。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始終對電子商務報有極大的熱忱。
當然對于前兩年中國的電子商務來說,大家不僅投入了“熱忱,而更多的投入是“期盼。回顧過去的幾年,人們總是在預言中國電子商務春天的到來,而“春天卻總沒有如人所愿的按期來到。支付和配送問題,是一直困擾著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兩大瓶頸,而人們對傳統商務模式的習慣更是一大問題。
戲劇性的是,真正讓電子商務揚眉吐氣的卻是一場災難——2003年的非典。非典期間,電子商務為抗擊病魔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僅在3月份,卓越網的銷售額就有1200萬元,4月份前20天突破了1500萬元;當當網站的瀏覽量同比凈增一倍,銷售額增長三成。不僅B2C分支因而成熟了,更培育了人們使用電子商務的商務習慣。
到了2004年,電子商務的價值更是空前凸顯,以商務而非娛樂為訴求的B2B業務開始觸及規模性盈利門楣,吸引了大批蜂擁而至的海內外資金。
新浪成立合資C2C公司一拍、美國在線旅游公司InterActiveCorp注資e龍、日本網絡零售商樂天Rakuten入股攜程網、攜程海外上市、騰訊涉足電子商務、中國搜索收購“繽紛購物”、亞馬遜收購卓越網、8848轉向購物搜索、中商網購物門戶開張、阿里巴巴追加3.5億元投資淘寶網、搜易得卷土重來……海內外資金搶灘中國,一個個標志性事件,似乎在為電子商務重塑金身。
進入2005年在中國的電子商務更是一片欣欣向榮,除了淘寶、易趣、卓越、當當、阿里巴巴等一直活躍在我們眼前的電子商務網站外,一些新新的電子商務平臺也粉墨登場,加入了競爭的行列。
這些別具特色的新生代的出現,使得本已十分激烈的競爭更加慘烈。比如,全球首家集B2B、B2C、C2C于一體的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在SOHU上刊登廣告僅50分鐘即被競爭對手封殺。
“金銀島”獨家推出的“硬信用”機制,將十幾家銀行的支持作為了支點,在交易時,貨款自動凍結,買方確認收到,貨款才能解凍。交易貨款由中國銀行監管,交易糾紛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這種“款到發貨、貨到付款的“硬信用”全程雙向保全機制,開創了“金銀島-金融機構-仲裁機構”三方共同締造的“金三角”商業新模式,確保了交易雙方的貨款安全,從根本上杜絕了交易過程風險。
此外,金銀島用客戶端軟件代替了普通網頁,讓人耳目一新,同時金銀島還橫跨B2B、B2C、C2C多分支的業務范圍,更顯示出了它的大氣。難怪這個名為“金銀島”的新生兒,讓對手如此緊張。
資金的涌入,競爭的加劇,無疑說明了同一個問題,中國的電子商務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同時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法律、法規,不僅為此作了一個很好的注腳,也表明了國家對發展中國電子商務的支持與積極的態度。此外,我們還看到如“金銀島”這樣的新生力量推出諸如“硬信用”的全新電商機制,對于電子商務從機制上進行創新,更是讓我們感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