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總共發生了兩千多起中國出口商品的商標在海外被搶注的案例,僅商標一項每年造成的無形資產損失就高達十億元,更為重要的是商標被搶注給中國企業的海外發展之路設置了法律上的"禁地"。然而許多企業患有嚴重的"商標短視癥",不舍得長遠投資,商標的海外保護意識相當淡漠;即便某些企業存有商標意識,但由于對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不甚熟悉從而不情愿跨國維權;同時企業維權通過法律途徑處理本身也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重重考驗面前,眾多的企業退敗下來,并不情愿主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王致和維權成功為中國企業海外維權發出了積極信號,也喚醒了更多正走向國際化的中國企業增強商標意識和維權意識,從而利用國際游戲規則和所在地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無論如何,中國企業要想走出去,維權勢在必行。”經歷多年維權調查的聯合安信資深人士在對中國企業維權現狀憂慮的同時更對未來充滿信心。王致和商標案的成功無疑增強了中華老字號甚至是眾多中國企業海外維權的信心。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王致和將不再會是孤獨的斗士,在海外維權的路上會有更多的王致和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