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必須保持獨立自主的精神與能力,并且應該把握著運用各種外力的原則。
經營的方法是無限的,其中尤其必須注意的是獨立自主的經營,也就是在資金、技術的研究及發展等方面,都必須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二次大戰后,日本的經濟及私人企業發展非常迅速,不久已經趕上歐美各國,甚至于在某些方面還超越他們。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依賴了不少外來的力量,也就是資金來自貸款,高級科技也從歐美各國引進,然后加以活用而產生的結果。戰后的日本,企業和經濟因為戰爭而遭到嚴重破壞,必須從沒有半點物資的社會中急速達到國民生活的復興再建水平,所以,外來的援助是必要的。如果企業界不曾有效地利用這些外力,日本今天的經濟發展程度、國民生活水準,將會更低。
所以不要一味排斥或否定外來的援助,但是基本上經營必須靠自己的力量,這就是經營要自主。外來援助有時是必要的,而且效果可能比較好,但是如果長久以往,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依賴的心理,忽略了自己對企業的責任。而且企業依賴的外力愈多,就愈容易受外在條件的影響。
因此,原則上還是應該以公司的盈利為資金來經營,這也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日本的企業和歐美比較起來,貸款比率較高,而本身的資本比率偏低,這或許與戰后日本的特殊背景有關,但也有一些日本公司,能夠增加資本額,其本身資本的比率已不低于歐美的企業,只有這種公司,在不景氣時仍然能夠維持公司的成長。若想提高本身資金的比率,固然有賴國家政策,如稅制、支票的規定等方面配合,但是最重要的,仍然在于各個企業對這件事是否關心,是否努力,因為提高資本比率的關鍵,在于能否確保"適當的利潤"。
輸入方面,也可運用上述的道理。過去從海外引進先進的制造技術,是一件好事;但是今后除了有必要繼續引進外,更重要的是自己開發,有時還要考慮到將技術提供給其他國家。技術的專利或情報,不應該被發明者或任何組織獨占,最好全部能以合理的代價公開。如此一來,大家不需重復進行相同的研究,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將會更快。
但是即使技術和知識能夠與大眾分享,各個企業仍然要盡力保持開發自己獨特產品的精神。惟有不斷研究、創新、改進本身的技術,企業才能不斷茁壯、成長。
總之,所謂自主地經營,就是在每一項經營上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執行,遵循這種想法和態度,再充分活用必要的外力,經營就會更有前途。而且惟有獨立自主,才會贏得信任,外來的援助才會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