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英國作家出版了《綠色消費指南》一書。該書呼喚綠色消費意識的崛起。推介了一系列綠色標準。
1998年英國作家出版了《綠色消費指南》一書。該書呼喚綠色消費意識的崛起。推介了一系列綠色標準。倡導開展綠色消費運動。隨之,綠色消費成了一種環保浪潮。這種綠色消費意識提供和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很快,綠色營銷成為網絡營銷中的一個新亮點。
1、綠色營銷的主要特點
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以保護環境和回歸自然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綠色營銷活動。這種營銷活動的主要特征是:
(1)提倡綠色消費意識
“綠色”產品,近年來被炒得沸沸揚揚。然而,許多人并不了解其真正內涵。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產品,不僅質量合格,而且生產過程、使用和處理、處置過程中,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要求,與同類產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節約資源等環境優勢。
具體而言:
就是在設計時,考慮到資源與能源的保護與利用;
生產中,要采用無廢、少廢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有益于公眾健康;
在廢棄階段,應考慮產品的易于回收和處置。
總之,它重視資源回收利用和產品的環境性能,不但要求盡可能地將污染消除在生產階段,而且也最大限度地減少產品在使用和處理、處置過程中對環境的危害程度。
綠色營銷的核心是提倡綠色消費意識。進行以綠色產品為主要標志的市場開拓。營造綠色消費的群體意識。創造綠色消費的宏觀環境。促銷綠色產品,培育綠色文化。
這種綠色消費意識,適應了人們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這種綠色營銷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2)實行綠色促銷策略
由于綠色營銷對企業提出了環保的要求。因此,促使企業的促銷策略,發生了重大轉變。企業的注意力將從單純追求利潤,轉變為:“在營銷中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上來。因此,企業在獲取自身利益的同時,必須考慮環境的代價。不能以損壞或損害環境,來達到企業贏利的目的。
目前,綠色的浪潮席卷全球。綠色消費意識得到了各國消費者的認同。一項調查顯示,75%以上的美國人、67%的荷蘭人、80%的德國人在購買商品時考慮環境問題,有40%的歐洲人愿意購買綠色食品。
因此,無論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還是來自消費者的壓力,都說明:企業必須貫徹綠色營銷的觀念,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孟山都公司,曾是“全球500強”榜上有名的化工企業。但一度曾因浪費資源,不斷遭到公眾的指責,企業的形象受到嚴重的影響。該公司的董事長鮑勃。夏當羅認識到綠色營銷“它包含著冷靜的、理性的商業邏輯。”立即轉變發展戰略,開發有利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技術和新產品。
我國的企業界也在綠色浪潮的感召下,紛紛制定綠色營銷計劃。如家電行業的“新飛”和“海爾”都已經在實施綠色工程。上海市目前以各種方式展開綠色營銷的商家已占全市的50%以上,從百貨商店到連鎖超市,從快餐店到賓館旅店,綠色營銷已熱遍申城。
綠色營銷工程由點到面迅速普及,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大型超市用可降解塑料袋替代了長期使用的馬夾袋,快餐店用紙質容器代替了泡沫塑料,飯店取消了一次性筷子,一些采用節能型冷卻塔、冷凍機組進行廢熱回收,既保護了環境又節約了開支。
(3)采用綠色標志
采用綠色標志是綠色營銷的重要特點。其產生于“利于環境”的思想,該思想是西方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提出的,環保主義者提倡進行利于環境的消費,從最早的廢舊電池回收,到自備購物袋,開始只是約束消費者自身的購物、消費行為。后來有識之士認識到生產過程涉及環節眾多,因此更要進行環保監控。于是,諸如“綠色標志”就成為衡量生產企業環保生產的標準。
我國現行的綠色標志,是由國家指定的機構或民間組織依據環境標志產品標準(也稱技術要求)及有關規定,對產品的環境性能及生產過程進行確認,并以標志圖形的形式告知消費者哪些產品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對生態環境更為有利。
但是,近幾年,許多生產廠商抓住消費者對綠色產品鑒別能力不強的特點,紛紛標榜自己的產品為“綠色產品”、“環保先鋒”。 目前市面的假“綠色”產品在建筑裝飾、家電、日用化工等行業表現得已最為突出。假綠色產品充斥市場,嚴重阻礙了綠色消費的健康發展,盡快扭轉這種局面,已成為我國綠色消費事業發展中刻不容緩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