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現代才智健康谷全球智能制作工業園。(圖王劭凱)
招商引資,對穩添加、調結構、惠民生發揮著要害的支撐作用。2022年,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到現在,我市已引入億元以上項目335個,實踐完結出資485億元,分別完結年度使命的111.67%和121.25%,超額完結了年度方針使命。
超額完結年度方針
到現在,全市新簽約項目635個,協議出資5427.3億元。其間,落地項目371個,協議出資額1651.82億元;開工項目134個,協議出資額528.64億元。從指標完結狀況來看,全市國內(區外)在建項目到位資金估計完結400億元,同比增速約81.82%;新簽約國內(區外)項目辦理立項手續約185個,辦結率達70%左右;開工項目約120個,開工率達50%左右;竣工項目約80個,竣工率達70%左右;投產項目約70個,投產率達95%左右。
從簽約項目質量來看,2022年全市新簽約項目首要集中在我市要點培育的六大工業集群。比方,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工業集群,以打造伊利現代才智健康谷、蒙牛乳業工業園為中心,招引上下流工業及相關工業項目,新增簽約項目合計54個,協議金額255.79億元;落地41個,金額173.45億元。比方,清潔能源工業集群,引入遠景新能源配備制作工業園等,新增簽約項目24個,10個已落地。再比方,新資料及配備制作工業集群,以打造“我國硅谷”為中心,以中環工業園為首要集聚區,建立了以中環為鏈主,鑫華、鑫環、歐晶、中晶、歐通等多家企業參與的工業聯盟,引入配套企業推進工業鏈向下流光伏配備延伸,新增簽約項目23個,13個已落地。再比方,電子信息工業集群,依托全國一體化網絡節點和林格爾數字集群方針洼地,建設中、農、建、交、浦發、農信“六大銀行”金融數據中心,推進華為、聯想、阿里、移動、電信、我國資源衛星“六家互聯網頭部企業”數據應用中心落地開工,總出資近千億元。
完善工業扶持方針
2022年,我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經濟高質量開展的基礎工作,聯動推進。成立了招商引資市級領導小組,赴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太原等地開展招商,要點對接了我國石化、大唐、華為、萬科等職業龍頭企業;我市“六大工業集群”悉數組建了工業和招商“雙專班”,招商專班每個月外出對接項目不少于2次,“點對點”對接工業集群相關項目;全市各部分悉數承當招商引資使命,發改、區域經濟合作等部分擔任全程跟進對接;農牧、工信、商務部分擔任分口盯辦“一、二、三產”項目;自然資源、行政審批、土地收儲、環保、住建等部分跟進手續辦理,全力保證項目順暢落地。
為了更好地讓企業在我市生根發芽,我市還在工業扶持方針方面分別推出了奶業扶持獎賞、草畜一體化獎賞、苜蓿草栽培獎賞、乳制品加工企業原料乳收買增量獎賞、奶羊工業獎賞、食物項目貸款貼息、奶業項目貸款貼息、蔬菜基地補助、乳業項目建設獎賞、工業項目建設獎賞、企業資源節省和綜合利用獎補、企業技術創新和數字化改造獎賞、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和綠色制作獎補、電子信息技術創新交融獎賞、工業數字化改造獎賞、企業用地租房補助、企業以商招商獎賞、新注冊總部企業補助、總部企業運營獎賞、總部企業引入項目獎賞、新設或新遷入的金融組織、類金融組織獎賞、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支持等工業扶持方針。
高新技術、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類項目紛繁落地
高新技術工業的開展,見證了一座城市的開展。采訪中,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從呼和浩特市區域經濟合作局了解到,2022年度,我市引入先進制作業188個,協議出資額3974.59億元。其間,重大制作業項目(10億元以上)55個,具有代表性的項目有:出資120億元的中環高純多晶硅項目已落地開工建設,出資100億元的20000噸鋰電池梯次收回分解項目,出資100億元的北京優品碩新能源智能商用車和換電配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等。
其間,高新技術項目39個,具有代表性的項目有:出資15億元的浙江晨陽新資料項目,出資20億元的國納新資料納米硅碳負極資料項目,出資33億元的中鋰電池隔膜項目,出資27億元的中環搶先二期半導體級單晶硅項目,百度智能云呼和浩特AI創新中心項目,溢多利生物酶制劑技術創新與效果工業化項目。現代農業項目12個,具有代表性的項目有:出資20億元的北京宏福集團現代農業工業園項目、出資50億元的鵬星農業食安綠康碳循環田園綜合體項目。現代服務業類項目217個,具有代表性的項目有:出資30億元的重慶明品福國際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項目,出資60億元的內蒙古欣禾碳交易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的構建GPI永久會址、新華網大數據中心、碳交易大數據中心項目,出資10億元的泰康健康工業園項目,出資5億元的希望田野基金管理項目。
外資出資居自治區首位
到現在,我市新設外商出資企業10家,注冊資本總計3620萬美元,方案出資項目規模3660萬美元。其間注冊資本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2家。新設企業出資國別為美國、蒙古、加納以及香港臺灣地區,涉及商務服務、轎車零售、農林牧業等職業。實踐利用外資4.0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添加2.5億美元,同比添加160%,實踐利用外資額約占全區利用外資總額的78%,居自治區首位。
本年下半年,我市對要點外商出資企業和新設外商出資企業進資狀況、增資方案、新建項目狀況進行全面調研,結合調研狀況和新注冊企業合同外資額,2023年我市方案完成利用外資1億美元,將以建設向北敞開重要橋頭堡為外向型經濟工作主線,立足呼和浩特市利用外資業務實踐,在提升外資服務質量,進步利用外資水平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未來準備這樣干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從呼和浩特市區域經濟合作局了解到,2023年,我市將從誰來招、去哪招、以什么形式招三個方面做了精準安排。一是關于誰來招,清晰首要領導帶頭招,各工業集群專班精準招,旗縣區、開發區全面招,并對每個招商主體的年度招商引資使命進行了分解、量化指標。二是關于去哪招,依據“六大工業集群”等要點工業區域分布,確定了要點招商方針區,比方,綠色農畜產品加工,要點瞄準廣東、福建、山東等食物加工集聚區;生物醫藥工業,要點瞄準江蘇、上海等要點集聚區;此外,清晰了接受工業搬運要點方針區,比方,北京、寧波、杭州(蕭山區)等要點區域。三是關于以什么形式招,提出了與聞名協會、商會等專業招商團隊合作招,托付專業組織招,依托龍頭企業、“鏈主”企業上下流招,通過大型會議活動招,線上線下聯動招以及在要點省市設立招商引資聯絡處等多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