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在濟南市經六路西段的跨鐵路橋,南北兩側的上下行通道改造正在施工。上行通道左半部分階梯拆除,改造成平坦坡道,電動車可騎行上坡;右半部分保留階梯,便于步行及自行車推行。 新時報首席記者王鋒 攝

經六路跨鐵路橋輔道引橋改造,鋪設拓寬坡道,增加防滑設施,預計月底完工。新時報記者丁國彬攝
10月23日上午,經六路跨鐵路橋非機動車道引橋部分臺階拆除,改成平坦坡道,幾名推著車往上爬的市民忍不住向工人師傅詢問著工程進度。對于周邊市民來說,再沒有哪條道路能這樣牽動人心了。因該輔道引橋長度短、坡度大,又是臺階結構,騎車市民幾乎不能“穩當”騎行通過,不少人會冒險走機動車道。近十年來,隨著車輛增多,交通事故也時有發生,周邊市民、交警等也愈加期盼橋體兩側非機動車道改造。
居民盼了快十年 引橋終于開始改造了
23日上午9點多,經六路跨鐵路橋兩側非機動車道引橋均已拉起施工護欄,工人師傅使用鉆機清除半幅臺階面。有過往市民不時向工人師傅詢問施工情況。
“我們先把上行方向梯道原來的半幅臺階去掉,改成平坦坡道,寬度也由原先的半米寬增加到兩米寬,這樣電動車就能‘穩當’騎上去了。另外半幅臺階保留,方便其他市民步行或者推車走。”一施工人員說,這次會對經六路跨鐵路橋南北兩側4處非機動車道引橋進行改造。
得到確認回復后,附近居民李建華不禁拍手叫好,“盼了快十年的事情,終于要解決了。”每每看到經六路鐵路橋機動車道,有電動車和自行車在車流中來回穿梭,老李都會為騎車車主捏一把汗。
經六路跨鐵路橋雙向四車道,為何每天都有市民騎車上橋進入機動車道?李建華道出其中緣由,經六路跨鐵路橋建成通車至今已有16年,鐵路橋的機動車道引橋長一二百米,坡度比較緩,而橋兩側的非機動車道引橋僅有幾十米長,坡度比較陡,而且是臺階結構,“這幾年騎車人多了起來,想要走非機動車道引橋,只能推著走,如果騎行的話,容易摔倒。所以,有很多騎電動車的市民為了方便就繞到機動車道上走了。”
公益組織奔走兩年 協調多部門出方案
為了解決該現狀,交警方面曾建議,改造經六路跨鐵路橋道路,比如延長輔道引橋長度,改成一半臺階一半坡道。
目前,經六路跨鐵路橋輔道引橋已正式開始改造,這也與濟南市儒商公益促進會等組織及熱心人士來回奔走呼吁有著很大關系。23日,該促進會會長張洪嘉介紹,兩年前,他們多次在鐵路橋附近走訪并積極向相關部門反映了這一問題。
兩年來的奔波呼吁最終落地。22日,經六路跨鐵路橋輔道開始改造施工,市民多年的期盼也即將成為現實。張洪嘉說,這次對輔道引橋改造設計方案是由市政設計部門專家在多方論證下做出來的,交由槐蔭區市政部門負責施工。同時,交警部門也在橋上設置了“限速40km/h”的標志。
改造工程預計10月底前完工
此次將如何具體改造,解決坡陡等影響騎行安全的問題?對此,槐蔭市政相關工作人員王洋表示,對經六路跨鐵路橋四條輔道引橋梯道進行改造。其中,東北梯道、西南梯道作為上行方向梯道,長八九十米,將左半幅進行坡道新建。東南梯道、西北梯道為下行方向梯道,梯道靠左新建坡道,寬度為0.75米,同時拓寬中間坡道,由原有0.5米拓寬至1.0米。“新建的坡道,我們會做特殊的防滑處理。”他介紹,整個工程爭取在10月底前完工。來源:舜網-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