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2日至13日,生態環境部在紹興市組織召開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進會,交流各試點城市和地區的工作進展,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紹興市作為試點城市之一,扎實推進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通過一年半的探索與實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無廢城市”試點成績單。
2020年1-8月,紹興市城鎮生活垃圾總量增幅為-9.18%,處置能力走在前列;到2020年底,紹興生活垃圾焚燒和餐廚處置能力將達到7700噸/日,實現全市域“全焚燒、零填埋”。
生活垃圾增長率從正到負
2019年,紹興市城鎮生活垃圾總量增幅為-1.57%,提前實現了負增長。截至2020年6月底,紹興市生活垃圾同比增長率為-12.06%,生活垃圾減量化成效顯著。
這樣亮眼的成績源自于諸多垃圾源頭減量專項行動:全面開展“光盤”行動;持續推進“限塑令”,限制一次性消費品的使用;推進電子運單普及與快遞包裝循環利用;推行易腐垃圾就地處置;開展“凈菜進城”行動……
同時,紹興市推行多種分類投放模式,例如“每日一袋”契約化,抓住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兩個關鍵,開展垃圾分類“契約”共治。
此外,嚴控工業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制定下發《關于嚴控工業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的通知》和《市區生活垃圾處置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加強源頭管控,嚴格收運管理。
垃圾填埋“歸零”之路
當前,紹興市正在運行的14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處置能力達到7738噸/日,市區已提前實現“全焚燒、零填埋”,餐廚垃圾處置設施已率先實現縣縣零覆蓋。預計到2020年底,紹興全市生活垃圾處置能力將達到7700噸/日,實現全市“全焚燒、零填埋”。
紹興垃圾的“零填埋”之路高速運行,得益于紹興的系列“歸零”大動作,如2020年紹興市將重點抓好總投資約25億元、新增能力達到每日2650噸的4座生活垃圾焚燒項目,提升垃圾處置能力。
不僅如此,紹興市還通過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引進第三方專業監管團隊,搭建智能化監管平臺;通過環保運行,實現煙氣無害排放。
2020年,在生態環境部每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煙氣排放通報中,紹興市成為全省11個地市中達標排放工作成績最好的城市,其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在無害化等級評定中全國領先。
“無廢”建設,步履不停
紹興市建設“無廢城市”并非一蹴而就。2017年,紹興市建成第1座垃圾焚燒設施,2018年建成3座,2019年建成1座。激發多元參與,參與垃圾治理的主體人數不斷增加,以諸暨市為例,目前諸暨城區已3個街道、192個小區、10萬人參與“每日一袋”,2019年,兌換積分達400余萬元。分類收運規范化,符合標準化作業要求的設備和站點越來越多,2020年紹興市新購置了148輛清運車,完成了688輛清運車的噴涂,建設了256個集置點,升級改造了35座中轉站。
面對這份優秀的成績單,紹興在生活垃圾處理上依舊步履不停。根據《紹興市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紹興未來三年的垃圾分類工作都有了清晰的規劃,聚力實現“一年補短板、兩年抓提升、三年見成效”的目標。
2020年,紹興計劃建設4座垃圾焚燒廠,項目建成后,紹興市市焚燒和餐廚處置能力將達到7700噸/日,實現全市域“全焚燒、零填埋”;將在全市15條商業街、650個小區開展定時定點投放與收運工作,實現收運標準化;紹興市的“無廢城市”信息化平臺(浙江省固廢治理數字化應用)被列入2020年浙江省政府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目前平臺功能基本已開發完成,正在開展數據歸集工作,在未來也將為政府數字化轉型貢獻“紹興樣本”。( 來源: 新華網劉志媛 華曄 段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