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9月16日下午,中國重汽黃河品牌暨新產品發布儀式在山東濟南奧體中心場館盛大啟幕,高端民族自主品牌“黃河”正式發布,中國重汽開啟“駕黃河 駛未來”的新篇章。
新科技集大成
0.37低風阻全球領先
此次重磅發布的新一代“黃河”重卡,主打高端干線物流牽引車市場,無論在外觀、內飾,還是動力總成、智能化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突破。
在發布會現場,中國重汽集團總工程師、汽車研究總院院長郭磊對車輛研發過程和車型亮點進行了細致的介紹。他說:“這是一款真正為干線物流運輸市場定制化研發的產品。”中國重汽瞄準快遞、快運、冷鏈、長途普貨等細分市場,著眼用戶需求及痛點,基于市場地位和大數據分析,分車型、分場景完成新一代干線物流車TCO要素定義及計算模型的搭建,從購車成本、燃料費用、輪胎費用、保養費用、維修費用等幾大要素出發,進行了自主定向開發及創新突破,展現了最新技術科研成果。從動力系統到整車匹配,從產品價值體現到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國重汽提供了“民族智造”的物流解決方案,全方位引領干線物流行業新標桿。
據介紹,新一代“黃河”重卡配色采用充滿科技感的花劍銀,前臉造型靈感來自于猛虎,大氣寬闊。品牌標識取自1966年朱德委員長視察濟南時,為第一代黃河車專門題寫的“黃河”二字。“子彈頭”外形設計,通過匹配低風阻掛車,風阻系數(Cd)達到0.37,比全球行業主流產品低30%,遙遙領先國內外在售卡車。按照干線物流運輸平均車速85km/h、年行駛里程30萬公里、油耗降低10%計算,每車全年可節省費用5萬—6萬元。
新“黃河”采用曼技術MC/MT系列發動機、濰柴WP系列發動機雙品牌動力驅動,國內首家匹配高功率缸內制動系統,B10壽命高達180萬公里,換油周期10萬公里;發動機同搭載的2.0版本中國重汽自主AMT變速器、曼技術MCY系列驅動橋構成黃金動力鏈,為車輛提供強勁可靠的動力。
新“黃河”在設計之初便充分考慮駕駛員的個性化需求,除常用設備外,還專門針對干線物流領域開發了通風/加熱空氣懸掛座椅和930mm寬的舒適型下臥鋪;精致環灣式工作臺,配置豐富,駕乘娛樂一體;紅/深藍、黑/深灰——兩種內飾配色方案,輔以多色氛圍燈,更能滿足年輕一代駕駛員需求。
新一代“黃河”干線物流牽引車具備L2級智能駕駛水平,確保駕駛安全。車輛同時預留了L3級無人駕駛系統接口,可滿足未來L3級無人駕駛功能拓展需要。考慮快遞快運用戶的特殊需求,提供了360°環視、疲勞預警、全力制動提醒、自動雨刮、自適應大燈、智能保養提醒、高速未關窗提醒、油箱防盜提醒、軸承異常提醒等全方位解決方案和駕乘體驗。
不忘初心
新“黃河”致敬新時代
黃河車,曾經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
新中國成立后的10年間,中國重型汽車工業還是國家空白。1959年,國家召開試制汽車的車型分工規劃會議,中國重汽前身——濟南汽車制造廠,主動提出承擔中國第一輛重型卡車的研制任務。廠長劉德惠和全廠職工立下誓言:豁出命,咱也得干,要干就干中國最大的!
當時正值經濟困難時期,在缺技術、少設備、沒經驗的情況下,前輩們用40天的時間,繪出幾百張草圖;用簡陋的工具和精湛的手工,一榔頭一榔頭敲打出幾千個汽車零部件。那時候,沒有專用設備,7米多的車架縱梁,工人師傅們就想辦法分成6段壓制;沒有工具工裝,500多公斤重的車架,工人師傅們從鉚接、運送到翻轉就靠手搬肩扛;沒有沖壓模具,工人師傅們就憑著高超的手工,把所有鐵皮錘打成形。
工人師傅們自力更生、創造條件,跨過了無數的坎、闖過了所有的關,經過4個半月的拼搏奮戰,于1960年4月15日,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型8噸載重汽車,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也揭開了我國重型汽車工業發展的序幕。
1960年5月4日,毛澤東主席到濟南視察時參觀了樣車,與站在汽車旁的濟南汽車制造廠副廠長鄒德安、裝配工段長王志立一一握手。當得知他的名字叫“王志立”時,毛主席幽默地說:“你的志氣已立,決心制造自己的載重汽車了!這就是咱們中國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
從第一輛黃河牌JN150載貨車誕生,到1990年的30年間,黃河牌汽車累計生產10萬輛,占國產重型汽車保有量的72%,黃河牌汽車更成為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標志性成果之一,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60年前誕生于黃河岸邊的黃河車,是黃河文化的具體體現。山東重工集團、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在致辭中表示,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指示,中國重汽決定重塑“黃河”汽車品牌,推出新一代自主高端重卡,這是我們向山東省交出的一份創新發展新答卷。
創新引領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2018年9月1日,山東省站在全省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度,任命譚旭光擔任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到中國重汽后,在首次領導干部大會上提出“必須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車集團”“必須實現技術全球引領,掌控高端商用車核心競爭力”。譚旭光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創新,中國重汽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成果,邁向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為加快實現世界一流的戰略定位,中國重汽對研發體系進行了全面診斷、規劃和重構,確立了從技術引進向自主正向開發的戰略轉型,掌控自主創新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大投入、人才大引進、生態大變革,中國重汽近兩年研發投入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每年引進1000名以上高校畢業生,建立了高度市場化的激勵機制,營造了萬馬奔騰搞創新的良好生態。中國重汽的科研大樓深夜燈火輝煌,科技隊伍的創新激情被徹底點燃。
中國重汽持續推出引領市場的高端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今年,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在天津港、深圳港實現了批量的商品化銷售,在智能駕駛上實現了國內引領。
中國重汽新一代“黃河”干線物流牽引車的上市,是新時代重汽人傳承老一輩黃河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造精神,融匯六十年重卡制造經驗和技術沉淀,在以客戶滿意為宗旨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指引下,不斷超越自我、自主創新,全面貫徹“高效、專注、創新”的品牌理念,以卓越的產品品質與技術實力繼續領跑商用車市場,向世界展示出黃河的磅礴氣勢和中國力量的體現。
中國重汽重塑“黃河”汽車品牌,是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中國重汽表示,將不忘艱苦創業的傳統,牢記造車強國的使命,用奔騰不息的黃河精神,叫響中國制造的世界品牌!(來源: 大眾日報 )
新科技集大成
0.37低風阻全球領先
此次重磅發布的新一代“黃河”重卡,主打高端干線物流牽引車市場,無論在外觀、內飾,還是動力總成、智能化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突破。
在發布會現場,中國重汽集團總工程師、汽車研究總院院長郭磊對車輛研發過程和車型亮點進行了細致的介紹。他說:“這是一款真正為干線物流運輸市場定制化研發的產品。”中國重汽瞄準快遞、快運、冷鏈、長途普貨等細分市場,著眼用戶需求及痛點,基于市場地位和大數據分析,分車型、分場景完成新一代干線物流車TCO要素定義及計算模型的搭建,從購車成本、燃料費用、輪胎費用、保養費用、維修費用等幾大要素出發,進行了自主定向開發及創新突破,展現了最新技術科研成果。從動力系統到整車匹配,從產品價值體現到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國重汽提供了“民族智造”的物流解決方案,全方位引領干線物流行業新標桿。
據介紹,新一代“黃河”重卡配色采用充滿科技感的花劍銀,前臉造型靈感來自于猛虎,大氣寬闊。品牌標識取自1966年朱德委員長視察濟南時,為第一代黃河車專門題寫的“黃河”二字。“子彈頭”外形設計,通過匹配低風阻掛車,風阻系數(Cd)達到0.37,比全球行業主流產品低30%,遙遙領先國內外在售卡車。按照干線物流運輸平均車速85km/h、年行駛里程30萬公里、油耗降低10%計算,每車全年可節省費用5萬—6萬元。
新“黃河”采用曼技術MC/MT系列發動機、濰柴WP系列發動機雙品牌動力驅動,國內首家匹配高功率缸內制動系統,B10壽命高達180萬公里,換油周期10萬公里;發動機同搭載的2.0版本中國重汽自主AMT變速器、曼技術MCY系列驅動橋構成黃金動力鏈,為車輛提供強勁可靠的動力。
新“黃河”在設計之初便充分考慮駕駛員的個性化需求,除常用設備外,還專門針對干線物流領域開發了通風/加熱空氣懸掛座椅和930mm寬的舒適型下臥鋪;精致環灣式工作臺,配置豐富,駕乘娛樂一體;紅/深藍、黑/深灰——兩種內飾配色方案,輔以多色氛圍燈,更能滿足年輕一代駕駛員需求。
新一代“黃河”干線物流牽引車具備L2級智能駕駛水平,確保駕駛安全。車輛同時預留了L3級無人駕駛系統接口,可滿足未來L3級無人駕駛功能拓展需要。考慮快遞快運用戶的特殊需求,提供了360°環視、疲勞預警、全力制動提醒、自動雨刮、自適應大燈、智能保養提醒、高速未關窗提醒、油箱防盜提醒、軸承異常提醒等全方位解決方案和駕乘體驗。
不忘初心
新“黃河”致敬新時代
黃河車,曾經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
新中國成立后的10年間,中國重型汽車工業還是國家空白。1959年,國家召開試制汽車的車型分工規劃會議,中國重汽前身——濟南汽車制造廠,主動提出承擔中國第一輛重型卡車的研制任務。廠長劉德惠和全廠職工立下誓言:豁出命,咱也得干,要干就干中國最大的!
當時正值經濟困難時期,在缺技術、少設備、沒經驗的情況下,前輩們用40天的時間,繪出幾百張草圖;用簡陋的工具和精湛的手工,一榔頭一榔頭敲打出幾千個汽車零部件。那時候,沒有專用設備,7米多的車架縱梁,工人師傅們就想辦法分成6段壓制;沒有工具工裝,500多公斤重的車架,工人師傅們從鉚接、運送到翻轉就靠手搬肩扛;沒有沖壓模具,工人師傅們就憑著高超的手工,把所有鐵皮錘打成形。
工人師傅們自力更生、創造條件,跨過了無數的坎、闖過了所有的關,經過4個半月的拼搏奮戰,于1960年4月15日,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型8噸載重汽車,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也揭開了我國重型汽車工業發展的序幕。
1960年5月4日,毛澤東主席到濟南視察時參觀了樣車,與站在汽車旁的濟南汽車制造廠副廠長鄒德安、裝配工段長王志立一一握手。當得知他的名字叫“王志立”時,毛主席幽默地說:“你的志氣已立,決心制造自己的載重汽車了!這就是咱們中國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
從第一輛黃河牌JN150載貨車誕生,到1990年的30年間,黃河牌汽車累計生產10萬輛,占國產重型汽車保有量的72%,黃河牌汽車更成為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標志性成果之一,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60年前誕生于黃河岸邊的黃河車,是黃河文化的具體體現。山東重工集團、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在致辭中表示,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指示,中國重汽決定重塑“黃河”汽車品牌,推出新一代自主高端重卡,這是我們向山東省交出的一份創新發展新答卷。
創新引領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2018年9月1日,山東省站在全省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度,任命譚旭光擔任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到中國重汽后,在首次領導干部大會上提出“必須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車集團”“必須實現技術全球引領,掌控高端商用車核心競爭力”。譚旭光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創新,中國重汽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成果,邁向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為加快實現世界一流的戰略定位,中國重汽對研發體系進行了全面診斷、規劃和重構,確立了從技術引進向自主正向開發的戰略轉型,掌控自主創新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大投入、人才大引進、生態大變革,中國重汽近兩年研發投入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每年引進1000名以上高校畢業生,建立了高度市場化的激勵機制,營造了萬馬奔騰搞創新的良好生態。中國重汽的科研大樓深夜燈火輝煌,科技隊伍的創新激情被徹底點燃。
中國重汽持續推出引領市場的高端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今年,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在天津港、深圳港實現了批量的商品化銷售,在智能駕駛上實現了國內引領。
中國重汽新一代“黃河”干線物流牽引車的上市,是新時代重汽人傳承老一輩黃河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造精神,融匯六十年重卡制造經驗和技術沉淀,在以客戶滿意為宗旨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指引下,不斷超越自我、自主創新,全面貫徹“高效、專注、創新”的品牌理念,以卓越的產品品質與技術實力繼續領跑商用車市場,向世界展示出黃河的磅礴氣勢和中國力量的體現。
中國重汽重塑“黃河”汽車品牌,是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中國重汽表示,將不忘艱苦創業的傳統,牢記造車強國的使命,用奔騰不息的黃河精神,叫響中國制造的世界品牌!(來源: 大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