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視頻監控網絡體系識別海漂垃圾。記者 張人峰攝
福州打好打贏碧海銀灘保衛戰的新利器亮相,海漂垃圾將實現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與中國聯通合力打造的海漂垃圾視頻監控網絡正式上線,這是全國首套海漂垃圾視頻監控網絡體系。
16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生態環境處收到預警,原來是海漂垃圾視頻監控網絡識別到連江黃岐大建沙灘養殖岸段存在白色垃圾。指揮人員確認后,立即通知屬地進行打撈,海上環衛隨即出動……
“目前,我市沿海包括沙灘旅游、養殖區、碼頭等海漂垃圾較多的10個重點岸段作為試點,都已經裝上了視頻監控設備。”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生態環境處處長孔佩儒介紹,攝像機可360度旋轉,有效距離在500米以上,發現漂浮物時可自動調距聚焦,實現對重點岸段海域全景監測,有效解決海漂垃圾監管海域范圍廣,監管人力不足等問題。
記者在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生態環境處的可視化指揮調度中心看到,屏幕上是連江黃岐大建沙灘養殖岸段的實景,身著綠色熒光服的環衛工人正清理隨洋流漂上岸的白色垃圾。
系統將實時信息傳輸到可視化大屏上供指揮人員調度,形成24小時立體防控網,實現對海上漂浮物的動態監管,有效加強對重點岸段海漂垃圾綜合整治監控的實時性。
這些“千里眼”還頗有“智慧”。“該體系將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前端監視系統、智能識別系統及智能分析預警系統。”孔佩儒說,當前端識別到海漂垃圾,并積累到一定量后,系統就會發出預警。這樣一來,通過對漂浮物進行監測、識別、預警及分析,系統就實現了前端AI圖像采集設備與后臺服務器集群的互聯互通,做到早發現、早預警。
“安裝了海漂垃圾視頻監控后,海灘垃圾明顯減少。”孔佩儒表示。(來源: 福州日報 記者 莫思予 見習記者 馮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