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哈市道里區經緯街西側道路的半幅封閉,哈爾濱地鐵2號線中央大街站、尚志大街站啟動出入口施工。哈爾濱地鐵2號線作為哈市在建地鐵新線中唯一一條跨江線路,一直牽動著冰城百姓的心,那么,現在地鐵2號線建設到什么程度了?日前,記者深入該項目施工現場,探訪項目詳細情況和建設進度。
智能鋪軌
給道床裝上“席夢思”
在地鐵2號線二標段南直路站鋪軌現場,記者看到一臺橘紅色的雙懸臂龍門起重機正在將組裝好的軌排垂直放落到距離地面30多米深的軌排列車上,再由軌排列車將兩節軌排推進至工作面進行架設。另一邊,四五名工人正在合力將幾根12米長的鋼筋堆放在一起,下一步這些鋼筋將被綁扎在軌排上形成模型,為道床澆筑奠定基礎。
“地鐵2號線工程分為2個施工標段,二標段工程為尚志大街站—氣象臺終點站區間,這個區間線路全長11.5公里,鋪軌總長度約23公里。”施工方中鐵一局集團哈爾濱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二標段項目經理車彥海告訴記者,此次鋪軌采用“軌排架軌法”進行施工,即在鋪軌基地內將25米鋼軌、軌枕、扣件等組裝成軌排,利用龍門起重機吊裝至地鐵專用平板車上,軌道車頂送到作業現場,再由鋪軌龍門吊將軌排吊鋪到位。
為了減少列車運行產生的噪聲,地鐵2號線鋪軌除了采用傳統工藝中的一般整體道床外,還采用了鋼彈簧浮置板道床、聚氨酯減振道床和中等減振道床3種類型的道床,施工難度較大。“這種道床累計鋪設長度達7.05公里,這相當于給道床裝上了‘席夢思’。”車彥海說。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地鐵真正通車將分成“洞通”、“軌通”、“電通”、“車通”四個階段。哈爾濱地鐵2號線于去年實現洞通,目前地鐵2號線江北段已實現“短軌通”,預計10月底2號線全線實現長軌通,為年底實現“車通”奠定基礎。
4S店級保養
車輛基地“家底”厚實
作為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哈北車輛基地同樣施工正酣,這個占地面積31.32萬平方米、相當于43個足球場的車輛基地,可同時停放48列地鐵列車,面積比已投用的哈爾濱地鐵1號線太平橋車輛基地大40%左右。
記者在現場看到,車輛基地正進行軌道鋪裝。“地鐵車輛基地承擔著地鐵列車的停放、檢修等任務,被稱為地鐵列車的‘4S店’,目前該項目正進行主體施工,預計10月末整體完工。”中電科哈爾濱地鐵2號線項目公司設備部部長唐紅金告訴記者。
該車輛基地還承擔著地鐵2號線供電系統。“地鐵2號線一期供電系統工程分為變電工程和接觸網工程兩大部分。接觸網工程就是架設能為地鐵列車開行提供電力支持的電力線纜;變電工程則是安裝地鐵車站內的變電設備,以及地鐵各區間環網的電纜架設等。”現場負責人張兵濤告訴記者,地鐵2號線列車駛出地下隧道后,要通過架設在地面的鋼軌和接觸網才能回到哈北車輛基地進行檢修、保養和整備,目前這兩項工程已全部啟動,預計10月完工,實現“電通”。
硬核裝備
刷臉乘車、機器人答詢
刷臉進站乘車、機器人智能查詢機……目前,哈爾濱地鐵2號線19座車站已全部完成主體施工進入內部裝修階段,待2號線投用后這些高端的設備都將成為車站的標配。
近日,記者來到正在建設中的地鐵2號線尚志大街站,在地下施工現場,車站站臺層、站廳層已經施工完畢,工人們正在進行車站內的線網施工。“地鐵新線站內將全部加裝人臉識別技術,以科技創新為乘客帶來更友好的乘車體驗。地鐵安檢監控系統的‘智慧大腦’,將為地鐵高效運行提供安全保障。”哈爾濱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范國榮告訴記者,此外,智能綜合監控系統將實現站內信息統一采集,納入平臺集中調度與管理,緊急情況下可完成智能調度,保障地鐵安全運行。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運行安全可靠至關重要。為此,在地鐵2號線建設中,哈爾濱推進智能運維網絡平臺、電客車在線監測、無人變電所等智能技術應用,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讓地鐵日常管護更智能。
“目前地鐵日常的巡檢和安全防護主要以人工檢查為主,人力成本較高且效率低。”范國榮說,在新線建設中,哈市通過打造智能運維網絡平臺,運用大數據的收集分析整理,減少人工排查,在大幅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巡檢效率更高。
建設綠色節能型地鐵,也是哈爾濱努力的方向。地鐵2號線建設中,哈市采用列車再生制動系統、環控系統等智能化手段,打造節能地鐵。“目前,2號線供電系統選定5座車站設置再生能量吸收裝置,實現對列車制動能量的吸收再利用。”范國榮說,按照新線建設的驗收標準,哈市全面融合了前沿技術以及網絡化運營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加快地鐵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實現彎道超車。目前,哈市地鐵2號線在很多領域已走在行業前列,讓哈爾濱市民體驗便捷的智能化出行。(來源:黑龍江日報)
智能鋪軌
給道床裝上“席夢思”
在地鐵2號線二標段南直路站鋪軌現場,記者看到一臺橘紅色的雙懸臂龍門起重機正在將組裝好的軌排垂直放落到距離地面30多米深的軌排列車上,再由軌排列車將兩節軌排推進至工作面進行架設。另一邊,四五名工人正在合力將幾根12米長的鋼筋堆放在一起,下一步這些鋼筋將被綁扎在軌排上形成模型,為道床澆筑奠定基礎。
“地鐵2號線工程分為2個施工標段,二標段工程為尚志大街站—氣象臺終點站區間,這個區間線路全長11.5公里,鋪軌總長度約23公里。”施工方中鐵一局集團哈爾濱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二標段項目經理車彥海告訴記者,此次鋪軌采用“軌排架軌法”進行施工,即在鋪軌基地內將25米鋼軌、軌枕、扣件等組裝成軌排,利用龍門起重機吊裝至地鐵專用平板車上,軌道車頂送到作業現場,再由鋪軌龍門吊將軌排吊鋪到位。
為了減少列車運行產生的噪聲,地鐵2號線鋪軌除了采用傳統工藝中的一般整體道床外,還采用了鋼彈簧浮置板道床、聚氨酯減振道床和中等減振道床3種類型的道床,施工難度較大。“這種道床累計鋪設長度達7.05公里,這相當于給道床裝上了‘席夢思’。”車彥海說。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地鐵真正通車將分成“洞通”、“軌通”、“電通”、“車通”四個階段。哈爾濱地鐵2號線于去年實現洞通,目前地鐵2號線江北段已實現“短軌通”,預計10月底2號線全線實現長軌通,為年底實現“車通”奠定基礎。
4S店級保養
車輛基地“家底”厚實
作為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哈北車輛基地同樣施工正酣,這個占地面積31.32萬平方米、相當于43個足球場的車輛基地,可同時停放48列地鐵列車,面積比已投用的哈爾濱地鐵1號線太平橋車輛基地大40%左右。
記者在現場看到,車輛基地正進行軌道鋪裝。“地鐵車輛基地承擔著地鐵列車的停放、檢修等任務,被稱為地鐵列車的‘4S店’,目前該項目正進行主體施工,預計10月末整體完工。”中電科哈爾濱地鐵2號線項目公司設備部部長唐紅金告訴記者。
該車輛基地還承擔著地鐵2號線供電系統。“地鐵2號線一期供電系統工程分為變電工程和接觸網工程兩大部分。接觸網工程就是架設能為地鐵列車開行提供電力支持的電力線纜;變電工程則是安裝地鐵車站內的變電設備,以及地鐵各區間環網的電纜架設等。”現場負責人張兵濤告訴記者,地鐵2號線列車駛出地下隧道后,要通過架設在地面的鋼軌和接觸網才能回到哈北車輛基地進行檢修、保養和整備,目前這兩項工程已全部啟動,預計10月完工,實現“電通”。
硬核裝備
刷臉乘車、機器人答詢
刷臉進站乘車、機器人智能查詢機……目前,哈爾濱地鐵2號線19座車站已全部完成主體施工進入內部裝修階段,待2號線投用后這些高端的設備都將成為車站的標配。
近日,記者來到正在建設中的地鐵2號線尚志大街站,在地下施工現場,車站站臺層、站廳層已經施工完畢,工人們正在進行車站內的線網施工。“地鐵新線站內將全部加裝人臉識別技術,以科技創新為乘客帶來更友好的乘車體驗。地鐵安檢監控系統的‘智慧大腦’,將為地鐵高效運行提供安全保障。”哈爾濱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范國榮告訴記者,此外,智能綜合監控系統將實現站內信息統一采集,納入平臺集中調度與管理,緊急情況下可完成智能調度,保障地鐵安全運行。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運行安全可靠至關重要。為此,在地鐵2號線建設中,哈爾濱推進智能運維網絡平臺、電客車在線監測、無人變電所等智能技術應用,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讓地鐵日常管護更智能。
“目前地鐵日常的巡檢和安全防護主要以人工檢查為主,人力成本較高且效率低。”范國榮說,在新線建設中,哈市通過打造智能運維網絡平臺,運用大數據的收集分析整理,減少人工排查,在大幅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巡檢效率更高。
建設綠色節能型地鐵,也是哈爾濱努力的方向。地鐵2號線建設中,哈市采用列車再生制動系統、環控系統等智能化手段,打造節能地鐵。“目前,2號線供電系統選定5座車站設置再生能量吸收裝置,實現對列車制動能量的吸收再利用。”范國榮說,按照新線建設的驗收標準,哈市全面融合了前沿技術以及網絡化運營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加快地鐵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實現彎道超車。目前,哈市地鐵2號線在很多領域已走在行業前列,讓哈爾濱市民體驗便捷的智能化出行。(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