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今年前7月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8億元,同比增長11.4%
海口超常規推動重點項目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海口全市上下凝聚力量、主動作為,以超常規的認識、舉措、行動和實效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確保項目按期高質量完工,全力打造品質工程。
數據顯示, 2018年“4·13”以來,海口集中開工項目9批次,總投資1285億元。今年1至7月, 該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8億元,同比增長11.4%,為全省經濟發展起到了“頂梁柱”“壓艙石”的作用,切實扛起了省會城市的責任擔當。
發展圍繞企業轉,工作圍繞項目轉——通過開拓創新、狠抓落實,海口正努力跑出海南自貿港建設加速度。
項目管理嚴起來
嚴把項目入口關
堅持生態立項
日前, 走進西海岸南片區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現場,看到游客中心已經完成了基礎施工,花海廊架也初具雛形,工人在進行人工湖開挖和擋墻駁岸施工——這里便是海口市政府在西海岸再造的一個“萬綠園”。
目前,在這一城市“綠肺”周邊的黃金地段,已有復興城二期、海南未來產業園等重點項目紛紛落地。“在公園旁辦公已成為我們復興城吸引企業入駐的一大亮點!”海南復興城產業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亮說,大家都期盼著公園能夠盡快建成,“將來能在這么優美的環境附近辦公,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建設自貿港的根本前提。在推進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海口嚴把項目入口關,堅持生態立項,緊扣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要求,以保護生態為前提,用環境吸引項目,以生態涵養發展,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
“海口要求各個區對引進企業要進行詳細的背景調查和實地考察,對項目與自貿港政策的契合度進行具體分析。”海口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生態環保底線,對有環保問題的項目一票否決,是該市招商引資、推動項目建設不可突破的底線。
項目推進快起來
強化要素保障
推進審批提速
好項目的落地,需要土地、資金等眾多要素的及時“哺育”。政府的重要職責,就是通制度創新的“催化劑”,讓要素得到及時供給,從而激發出良好的化學反應。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桂林洋院區項目位于海口江東新區。雖然項目預計是今年年底開工,目前已全部完成778.31畝協議簽訂和青苗清點工作。現在,該項目已完成青苗賠付約300畝可提交工作面,正在抓緊推進剩余青苗及地上附屬物簽約賠付工作。
從“項目等地”到“地等項目”——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桂林洋院區項目的背后,是海口建立“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帶來的重大改變。
據介紹,海口遵循重大項目用地、資金、審批 “三優先”原則,強化要素保障,延伸服務保障,將問題解決在一線,將速度落實到項目。
——落實土地保障。海口推行“三張圖”審批改革,合并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核發,合并方案審查意見書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辦理。創新實施土地利用制度,采取“只征不轉”方式解決西秀中央公園生態修復工程用地,“不征不轉”方式保障了白駒大道改造及東延長線道路紅線兩側各80米生態綠廊用地。
——落實資金保障。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并通過預撥方式先行保障;將政府投資項目分為A、B、C三類,按輕重緩急分步保障,確保有限的資金用于民生項目和重點項目;開展政銀企對接,建立重大項目“白名單”制度,引導金融機構保持項目信貸支持連續性。
——落實審批保障。全面推行建設項目“一窗”受理機制,所有審批部門提前銜接預審、并聯審批,每個環節原則上不得超過2個工作日,建設項目審批提速40%。
——落實拆遷保障。海口資規、財政等市直部門和各區協調聯動,集中開展征拆攻堅戰,推動“項目等地”向“地等項目”轉變。
通過超常規的力度,海口構建了“主題明確、權責對等、責任清晰、履責到位、倒逼追責”的責任體系,形成抓項目、穩投資、促發展的工作合力。
項目保障實起來
推行“政府服務專員”制度
重點項目站“C”位,項目保障全到位——這在海口各級干部中間,已成為一句口頭語。
8月17日上午,我省推進高質量高標準投資現場觀摩會的與會代表,來到海口美蘭機場二期項目現場。在參觀的過程中,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長鞠磊講述的一個故事,讓人印象深刻。春節后,為確保施工進度,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美蘭機場二期決定迅速復工。雖然在海口市政府的協調下,工人、機械、工程車輛難題順利解決。但春節前在武漢一家企業定制完成的配電柜,是為航站樓制冷系統持續供電的“核心元件”,配電柜不到位,施工就卡住了。
當時,武漢還是疫情的重災區,對外交通受阻。機場二期航站樓工程副總經理徐洪春馬上聯系海口市政府重點項目駐點服務專員、海口市郵政管理局局長殷雨。經過殷雨的努力協調,得到武漢方面的大力支持,瓊鄂共同開辟“綠色通道”,于3月5日成功運回69臺高低壓配電柜,讓項目順利復工。
據介紹,今年以來,海口深入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由海口市、區政府領導班子帶頭,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形式,全面走訪該市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并配備政府服務專員,專門選派開拓能力強、服務意識好的干部擔任,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
海口國家高新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立武介紹,高新區為園區132家重點企業、112個項目配備了78名企業秘書,提供“政策解讀、公司注冊刻章、合同智能履約、辦公和住宿、項目建設審批、用水用電用氣用網”等10項服務。
此外,海口高新區還委托普華永道制定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即將實行營商環境月評估制度,力爭建設全省服務最好、政策兌現最快的園區。(來源: 海南日報記者 計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