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8月18日電(記者劉巍巍)張家港市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冶金塵泥資源化處理項目18日在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鋼集團”)投產,港口明星城市張家港綠色發展版圖上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早在2018年起,為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廢棄物和垃圾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永鋼集團便規劃建設占地375畝的循環經濟產業園,投資6.5億元,發展循環經濟,增添綠色動能。
2019年,以永鋼集團循環經濟產業園為主體申報的張家港市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獲得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批準,成為全國50個基地之一。
來到冶金塵泥資源化處理項目現場,廠房排列整齊,綠樹環抱四周,從空中鳥瞰,猶如一艘即將遠航的巨輪。
“鋼鐵冶煉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含鐵鋅塵泥。為實現冶金塵泥無害化和鐵鋅固廢資源化,消除氯離子、堿金屬等有害物,回收利用鐵、鋅等有價資源,我們建設了冶金塵泥資源化處理項目。”永鋼集團循環利用事業部經理錢麗英介紹。
據悉,項目由寶武集團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設計及核心設備供貨,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承建,總投資3.41億元,占地95畝,包括含鐵鋅塵泥綜合利用項目(也稱“轉底爐”),以及燒結電除塵灰、高爐布袋灰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也稱“水洗車間”),設計年處理冶金塵泥25萬噸。
記者采訪了解到,項目分水洗和轉底爐還原兩個生產工序。水洗工序主要對燒結機頭灰和高爐布袋灰進行處理、凈化、蒸發提鹽,年可生產1.4萬噸富鐵料、1200噸氯化鉀、5000噸氯化鈉,經濟價值約4000萬元。轉底爐還原工序年可生產15.89萬噸DRI球團、5700噸氧化鋅以及可用于發電的蒸汽15.89萬噸,經濟價值約2億元。
錢麗英告訴記者,項目以打造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動化為一體的先進技術示范工程為導向,從物料管理數字化、生產控制集成化、設施點檢標準化、安全環保智能化、成本管理信息化、3D勞動機器化等方面進行設計建設,主要設備運轉率、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安全環境等指標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在生產中循環,在循環中增效。”永鋼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吳毅說,“永鋼集團將以張家港市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為依托,探索大宗固廢整體解決方案,讓群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中感受循環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提升地區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