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正式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诽岢觯?035年,我國將基本形成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實現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順暢銜接、協同發展,物流規?;⒔M織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鐵路、水運等干線通道能力充分釋放,運輸結構更加合理。
國家物流樞紐是物流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是輻射區域更廣、集聚效應更強、服務功能更優、運行效率更高的綜合性物流樞紐。《規劃》依據區域經濟總量、產業空間布局、基礎設施聯通度和人口分布等,統籌考慮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需要,結合“十縱十橫”交通運輸通道和國內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選擇127個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城市作為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規劃建設212個國家物流樞紐,包括41個陸港型、30個港口型、23個空港型、47個生產服務型、55個商貿服務型和16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
《規劃》指出,為整合優化物流樞紐資源,提高物流組織效率,提升物流運行質量,應注意加強交通、公安、海關、市場監管、氣象、郵政等部門公共數據開放共享,為便利企業生產經營和完善物流信用環境提供支撐;提高國家物流樞紐通關和保稅監管能力,促進國家物流樞紐與中歐班列融合發展;特別是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口岸相關設施的功能銜接、信息互聯,加強單證規則、檢驗檢疫、認證認可、通關報關、安全與應急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規劃》要求,應充分發揮國家物流樞紐輻射廣、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帶動區域農業、制造、商貿等產業集聚發展,打造形成各種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樞紐經濟,不斷提升樞紐的綜合競爭優勢和規模經濟效應。依托陸港型樞紐,加快推進與周邊地區要素稟賦相適應的產業規模化發展。依托港口型樞紐,優先推進臨港工業、國際貿易、大宗商品交易等產業聯動發展。依托空港型樞紐,積極推進高端國際貿易、制造、快遞等產業提質升級。
依托生產服務型樞紐,著力推進傳統制造業供應鏈組織優化升級,培育現代制造業體系。依托商貿服務型樞紐,重點推進傳統商貿向平臺化、網絡化轉型,帶動關聯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依托陸上邊境口岸型樞紐,推進跨境電商、進出口加工等產業聚集發展,打造口岸產業集群。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鐵路、公路營運總里程分別達到12.7萬公里和477.3萬公里,萬噸級以上港口泊位2366個,民用運輸機場226個,鐵路專用線總里程約1.8萬公里。全國營業性通用倉庫面積超過10億平方米,冷庫庫容約1.2億立方米,運營、在建和規劃的各類物流園區超過1600個。未來,依托國家物流樞紐,我國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樞紐經濟增長極,國家物流樞紐有望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國民經濟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