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表現: 本周市場震蕩下行, 10 月 16 日至 10 月 20 日,滬深 300 指數上漲 0.15%,機械行業指數下跌 2.55%,位于所有一級行業中的第 22 位。期內機械行業所有細分子行業中,表現最好的三個細分子行業分別是鐵路設備、其他專用機械、其他通用機械,期內漲幅為-0.90%、 -1.60%、-1.68%;表現最差的三個細分子行業分別是內燃機、農用機械、儀器儀表,期內漲幅為-8.03%、 -5.89%、 -4.72%。
維持行業“推薦”評級。 本周機械行業整體估值水平有所下滑,截止到10 月 20 日,機械行業 P/E(TTM)為 54.08 倍,與滬深 300 的 P/E(TTM)之比為 3.75x(前值為 3.86x)。本周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三季報業績窗口期帶來的投資機會,行業層面持續推薦四條主線:一是受益于環保政策推動的天然氣設備板塊;二是行業復蘇帶來業績彈性提升的工程機械板塊;三是受益于中游崛起的通用設備板塊;四是受益于光伏裝機量超預期增長的組件自動化板塊。
天然氣行業: 福建省天然氣價格管理辦法出臺,氣改趨勢向全國蔓延。在湖北省出臺當地天然氣管輸價格管理辦法后,全國第二個省級天然氣價格管理辦法出臺。與湖北省相比,福建省物價局進一步擴展了價格辦法管理范圍,對天然氣終端價格也做出了一定的約定。根據 8 月 30 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核定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價格的通知》,跨省管輸費用實現了規范化、透明化、低成本化。此次福建省繼湖北省后公布省內短途管輸與配氣價格管理辦法,充分體現了國家氣改政策在省級層面的深化與落實,是對我們前期關于天然氣產業鏈復蘇邏輯的進一步驗證。隨著天然氣下游投資與應用領域的復蘇,天然氣設備公司的業績和訂單有望充分受益。我們重點推薦厚普股份、杭鍋股份、 中集安瑞科、 大元泵業,持續關注富瑞特裝、金卡智能、威星智能。
工程機械行業: 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小幅回落, 基建投資仍處高位。 2017 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45.84 萬億元,同比增長 7.5%,增速比 1-8 月份回落 0.3 個百分點;其中基建投資增速較 1-8 月下跌 0.2 個百分點至 15.9%,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較 1-8 月增速提高 0.2 個百分點至 8.1%。我們認為目前基建投資仍處于高位增長,朱格拉周期驅動下產品替換需求將長期存在,工程機械行業高景氣度態勢有望延續, 建議關注龍頭企業三一重工、徐工機械。
海運行業: 本周 CCFI 指數平穩,集運需求依然穩健。 本周 CCFI 指數為772.27,環比上期持平。同時,交通部發布 2017 年 9 月港口數據,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 2063.92 萬 TEU,同比上升 11.1%,增速較 8 月上升了0.3pct。我們認為集運行業需求依然在復蘇,看好集裝箱的量價齊升,重點推薦中集集團。
光伏自動化行業: 成本大幅度降低及政策支持,光伏產業迎來蓬勃發展。10 月 17 日,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和 IEA 首次聯合發布了《 2016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和《 2017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 報告預計2017-2022 年期間,全球可再生電力產能將增長 920 吉瓦,增幅達 43%。主要原因是在成本大幅降低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光伏產業在中國以及全球范圍內的蓬勃發展。光伏將成為未來五年可再生電力產能增長的主要貢獻力量,大幅領先于風電和水電。目前,中國占據全球光伏需求的半壁江山,而全球太陽能電池年度產能中,也有約 60%來自中國企業,建議重點關注京山輕機、晶盛機電。
人工智能行業: AlphaGo Zero 橫空出世, AI 算法更加智能。 10 月 18 日,谷歌 DeepMind 團隊公布了最強版 AlphaGo, 代號為 AlphaGo Zero, 并以論文《 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out human knowledge》 刊發在當天的《 Nature》雜志上。 相比前任, AlphaGo Zero 訓練不再依靠人類棋譜; 不再使用人工設計的特征,而是僅用棋盤上的黑白子作為輸入; 經過 3 天的訓練, AlphaGo Zero 就以 100:0 的壓倒性戰績戰勝了對戰李世石的那版 AlphaGo,經過 40 天的訓練,可以戰勝與柯潔對峙的 AlphaGo。這類深度學習強化算法, 或許能更容易地被廣泛應用到其他缺乏人類經驗或是缺乏大量標注數據的領域。 看好國內 GPU 上市標的景嘉微,以及人工智能在工業應用領域落地標的京山輕機。
OLED 行業:京東方加快柔性 OLED 面板生產線建設,逐步打破韓廠壟斷。近日京東方表示,成都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產線已于今年 5 月 11 日點亮投產,并將于本月實現量產。綿陽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產線也已開工建設。成都 6 代線和綿陽 6 代線總投資相同,均為 465 億元,設計產能相同,均為 48K/月。 隨著這兩條柔性 AMOLED 產線陸續投產, 國產面板市占率將逐步提升, 建議重點關注已在 OLED 領域進行布局的設備企業,如和科達、聯得裝備、精測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