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4日,從柳州市規劃部門了解到,根據《柳州市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專項規劃》(2013-2020),到2020年,柳州市要在主城區建設Ⅰ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5個、Ⅱ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13個、Ⅲ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172個,共計190個;人均有效避難面積為2.0平方米。
據介紹,在“十二五”期間,柳州市先后建設了1個Ⅰ類綜合應急避難場所和3個Ⅱ類綜合應急避難場所。考慮到柳州市是工業城市,汽車產業占據比較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市區190個避難場所規劃中,汽車城將要建設2個Ⅰ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4個Ⅱ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33個Ⅲ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據規劃人員介紹,應急避難場所是要讓災民生活一段時間的場所,因此在建設上,不僅僅是規劃一片地、掛上牌子,而是要具備供電、供水、醫療、物資儲備等功能。據悉,Ⅰ類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建設要求是可安置受助人員30天以上,是災后重建家園和恢復城市生活秩序等減輕災害的戰略性應急避難場所;Ⅱ類應急避難場所則需滿足安置受助人員10天以上30天以內;Ⅲ類應急避難場所為可安置受助人員10天以內的災后就近緊急避難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