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國內房地產行業的調控,上海吊車出租行業遇到了寒冬。上海吊車出租行業對于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的敏感度高,投資回報率低,產能過剩等一系列的缺點暴露了出來,整個吊車出租行業的銷售額下降20%左右,大型吊車出租公司舉步維艱,種種財富神話瞬間崩坍,具有典型的泡沫經濟破裂特征。本人就吊車出租行業泡沫形成的過程、影響以及應對的方法做一定的簡要淺顯的分析。本文分析了上海吊車出租行業的發展過程和現狀,針對現階段的存在問題提出個人的認識和觀點,對于行業的未來動向做出判斷,并對行業的經營行為提出了建議。
一、吊車的產品特性
上海吊車出租行業能夠形成泡沫和吊車的產品性質是相關的。我認為吊車作為中國重要的生產資料具有雙重特性,泡沫形成需要一定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由于其產品的特性所引起的。
滿足相關行業(特別是建筑行業)的使用要求。上海吊車出租行業繁榮的十年恰恰是國內建筑業(包含房地產和鐵路、橋梁、化工等基礎建設行業)輝煌的十年(由于工程機械行業是房地產行業的下游產業,由于其配套的滯后性,所以其發展狀態要滯后建筑業兩年)。在2001年左右,建筑業的采購人員在塔機生產企業提著現金排隊購買塔機的場景映襯了吊車的產能嚴重不足。產能低、需求大,這是典型的賣方市場,生產企業有主動權,銷路不愁,企業的利潤高。這就直接刺激了上海吊車出租行業產能的提高。在2001年到2006年市場上的大多數產品保持著求大供的狀態,市場的需求使企業一直保持理性的發展。但是2008年以后,市場上開始出現部分產品產能過剩的聲音,而上海吊車出租行業卻沒有因此停止發展。是什么需求仍然能夠支撐行業的發展呢?我認為這就直接與吊車產品的第二種特性相關了。
滿足社會資金的投資需求。吊車,特別是大噸位的吊車,由于其總價高(200噸的履帶吊的市場價要在1400萬左右),吊車使用企業一般不會用自有資金購買,市場上的企業大部分采取租賃或者融資租賃的方式獲得設備的使用權,因為吊車租賃會提供穩定的租金收入并且還能有實物的吊車設備作保證。由于一手設備市場好,用過的吊車在二手市場的保值率高,易于脫手,有很強的變現能力,所以購買吊車設備進行租賃經營被一些有資金的企業和個人作為一種保值和增值的手段。也就是說上海吊車出租行業具有一定的投資作用。
二、信貸政策對上海吊車出租行業的影響
在我看來,上海吊車出租行業的前期發展是理性的,主要是因為建筑業井噴式的需求爆發所引起的正常增長,而“黃金十年”的后期增長,主要是資金的投資需求帶來的增長,投資增長必然增加市場上的投機行為,投機行為如果借助銀行、債劵、股市融資等手段募集資金的話,必然能夠帶來虛擬經濟的成分,產生經濟泡沫。經濟泡沫如果適度,可以使行業資金集中,刺激行業發展;反之如果經濟泡沫不適當,那么就會扭曲市場本來面目給行業帶來負面的影響。泡沫經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國內金融系統的信貸政策和經營上海吊車出租行業的高杠桿率引起的(如美國對于房地產行業信貸的寬松和房地產領域的高杠桿率是美國次貸危機的主要原因)。
信貸條件的放寬,使生產和購買吊車的企業和個人的信貸能力都有提高。一方面生產企業的信貸可得性提高。由于上海吊車出租行業的持續發展,企業的盈利水平高,使生產吊車的企業在信貸過程中享有優惠,信貸需求能夠得到滿足。除了生產企業自身信用的原因,地方政府為加強地方經濟發展,也會為不具備信貸條件的企業在信貸過程中擔保(如無錫市政府就為光伏企業德尚集團擔保),這兩點的影響,使企業的資金需求得到滿足,也使企業的負債經營深度加深。
另一方面,購買吊車的使用者的信貸條件放寬。在2005年購買吊車需要六成的首付款,但在2010年在購買設備時僅僅需要三成的首付款,有的生產企業還成立自己的融資公司向客戶提供首付款上的融資服務,號稱“零首付直接提貨”。相對于銀行的存款利率,租賃的回報率高,為賺取剪刀差,負債買設備的企業和個人增加,使得租賃和使用吊車設備企業的負債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