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備受關注的“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將從頂層設計和規劃走向逐步落實。近日權威人士透露,“‘一帶一路’規劃已經獲批,即將正式出臺。”
“一帶一路”的建設涉及中亞、西亞、東南亞、南亞和歐洲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的合作建設過程中,各國可共同完善各國內部和跨境交通的基礎設施,逐步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道路上交通運輸網絡,擴展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有利于打破經濟發展的瓶頸,促進各國經濟發展。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近日表示,據海關初步測算,2014年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進出口雙邊貿易值接近7萬億元人民幣。
“一帶一路”無疑將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及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但在記者的采訪中,業內專家表示,“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還需打通三個關節。
打通政策法律關節
自我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之后,中國就開始按照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目標開展工作,啟動了“一帶一路”規劃的制定程序。
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透露,“一帶一路”在政策溝通、思路連通方面已經取得實際進展。“一帶一路”沿線各地政府及企業已紛紛行動起來,“一帶一路”建設已被確定為中國經濟在今后一定時期里的新的增長極,為中國對外投資開辟了新領域。
張漢亞表示,我國投資者歡迎其他國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合作,從中獲得一定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我們相信通過‘一帶一路’的合作建設,將為各國人民往來提供更多便利,有利于各國之間相互了解,建立睦鄰友好合作的周邊關系,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張漢亞進一步表示,希望各國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協商制定推動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
清醒認識對外投資風險
談到“一帶一路”的投資,75歲的世界華人協會會長程萬琦坦言,要明明白白地告訴有興趣到海外投資的同胞們,要清醒認識對外投資風險,“不要把你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聽人胡說八道帶到海外投資,虧了本,還讓別人說中國人真笨。”
程萬琦對外投資經驗豐富,40多年前就在眾多國家從事商業投資。他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出四點建議:第一要了解當地國家的國情。國家是否穩定,有沒有什么事情發生,“要不然你在那邊蓋一個廠房,后來他們有簡章有什么東西,廠房就作廢了”。
第二要了解當地的情況,他們歡不歡迎中國人到那邊投資。
第三要了解那邊做什么事情,最重要是要找到一個合作伙伴,這個人要老老實實,能了解當地情況,跟當地政府關系好的。
第四也是最重要一點,去投資的地方,最好與中國有友好邦交。程萬琦表示:“因為我們有官員在那邊,我們的官員會照顧你們,會告訴你這個地方的投資情況怎么樣。”
破解民企融資難
“一帶一路”的建設將需要大量資金。華盈資產管理集團·天爾基金董事長白志明坦言,2014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這個舉措極大地帶動了民間資本的積極性。
白志明表示,常年投資海外的企業家都知道,海外的民營企業有時面臨資金上的短缺,很難獲得貸款,而在國外又難以獲得所在國金融機構的支持。更不要說海外資本市場,這樣就極大地妨礙了中國民營建設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據了解,目前針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支持主要是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下一步相關部門將支持“一帶一路”沿線省份推出地方版絲路基金,并出資成立其他類型基金。
根據《籌建亞投行的政府間框架備忘錄》草案,亞投行注冊資本金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提供500億美元資金。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此前表示,按照目前工作計劃,預計各國在2015年內完成章程談判和簽署工作,使亞投行在2015年年底前投入運作。
絲路基金資金來源于外匯儲備以及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三家機構,其中外匯儲備出資占比65%,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投公司各出資占比15%,國家開發銀行出資占比5%。
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不少地方政府已開始嘗試成立其他類型基金。福州市政府日前和國開行福建分行、中非發展基金攜手合作,推動設立預計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通過市場化運作,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廣東省政府正醞釀設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基金”。
據初步估計,未來十年我國對“一帶一路”地區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三分之一左右,我國在“一帶一路”上的總投資有望達到1.6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