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長江上游的四川省一直期望建立航運中心,以此在長江物流和航運體系中獲得更多的話事權。
但在日前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僅維持了長江上中下游四座原有航運中心的規模。
記者獲悉,目前四川省層面正在聯合宜賓港和瀘州港,希望在整合兩港資源后以“港口群”的方式合力加入長江物流和航運體系之中。
兩港競合
位于四川省南部,靠近重慶市的宜賓和瀘州兩市,除馳名的白酒產業外,其依托長江而擁有的內陸河港資源成為整個四川省航運的基礎。其中,瀘州港地理位置更加靠近重慶,而宜賓港建立時間稍晚于瀘州,但其規模更大。
但一直以來,宜賓和瀘州兩港均各自發展,并未形成合力。宜賓和瀘州均對外宣稱是長江第一港,在招商引資方面亦存在同質化現象。
獲悉,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原計劃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瀘州和宜賓兩港整合,但目前并未有實質性進展。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人士表示,由于港口整合涉及到多方利益問題,至今仍處于內部討論過程中。
不過接近方案制定的人士稱,宜賓港為主的整合方式目前內部討論中認可比例較高。
事實上,早在2009年,四川省就出臺《瀘州-宜賓-樂山港口群布局規劃》,明確瀘州港、宜賓港將充分利用四川省水運資源,著力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體系中的次級樞紐。
該《規劃》稱,根據四川省現有工業發展基礎和布局,發揮瀘州-宜賓臨江、近港的優勢,整合現有工業園區、工業集中發展區按照集約、集中、集群的原則,合理布局臨港工業,重點發展化工、機械制造、食品飲料、輕工紡織、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臨港工業。
但上述規劃并未對宜賓和瀘州兩港的合作問題詳細闡述。但近幾年宜賓市不斷推出各項方案,希望四川省和國家層面從政策上更加傾斜于宜賓港。
近期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僅維持了重慶、武漢、南京和上海四座港口的規模。
宜賓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副書記童叔剛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亦承認:“川滇黔東共建的長江上游航運物流中心已經可能性不大”。
但童叔剛依然認為,盡管國家層面未認可該方案,但并不妨礙川滇黔東8省市的合作發展,“關鍵還是要把航運港口做大”。
疏浚航道
但在宜賓和瀘州兩港聯合發揮作用之前,提升長江航道通行能力是關鍵一步。在上述長江經濟帶指導意見中,亦提及了“上游重點研究實施重慶至宜賓段航道整治工程”。
童叔剛對記者表示, 目前宜賓到重慶是三級航道,通行能力是晝夜1000噸,未來計劃是將三級航道升為二級,“二級后通航能力最低限制可以達到3000噸級”。
記者獲悉,交通部長江航道局在本月召開2+2的工作調研會,水利部長航委,交通部航道局,以及宜賓市和瀘州市均有代表參加,主要就長江航道的升級問題進行升級論證,爭取在十三五規劃前期實施。
而川江航道的通航能力提升方案,主要是對航道進行疏浚。童叔剛稱,川江航道上暗礁眾多,航道疏浚工作中將對暗礁進行爆破處理。但對“暗礁勘查設計,項目預算,實施過程不少于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