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一個陸域用地面積約943畝、岸線全長1332米,擬建11個3000噸級多用途泊位的江門高新區公共碼頭項目正式動工興建。這個備受社會關注的省重點項目位于中江高速跨西江公路橋下游,總投資約25億元,設計年通過能力將達集裝箱67.3萬標準箱、件雜貨180.1萬噸。據介紹,碼頭動工后將首先啟動首期項目建設,計劃工期30個月,爭取2016年年底前完工。碼頭建成后市內現有的高沙港和外海碼頭兩個貨運碼頭將搬遷或整合,高新區公共碼頭將成為今后主城港區重點發展的港口作業區。
高新區公共碼頭建成后的沙盤模型圖
進程:首期項目2016年底前建成
18日,記者從高新區公共碼頭的承建單位江門高新港務發展有限公司處獲悉,今天省重點項目江門高新區公共碼頭動工建設,項目將啟動首期項目建設。
根據規劃,高新區公共碼頭位于珠江三角洲西江西海水道天河-百頃頭河段下段的右岸,石洲水閘的下游側。項目陸域用地面積約943畝,項目擬建設11個3000噸級多用途泊位,岸線總長1332米,設計年通過能力為集裝箱67.3萬標準箱、件雜貨180.1萬噸,項目總投資約25億元。項目建成后將主要為江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江門城區服務,以內、外貿集裝箱、件雜貨和通用散雜貨物運輸為主。
據江門高新港務發展有限公司介紹,首期項目用地面積自北向南約600畝,岸線約700米,擬建6個泊位,項目擬投資額具體待設計方案完成后確定。據了解,首期項目將爭取于2016年底前建成。另據消息,本工程計劃總工期為30個月。
配套:建設1700多畝物流園區
目前,江門市區有高沙港和外海外貿碼頭兩個外貿碼頭。由于作業區位于主城區,周圍被工業廠房及居民樓等城市建筑所環繞,作業空間不足。為吸取高沙和外海作業區的經驗,江門高新區在規劃的公共碼頭后方,規劃了占地面積約1700畝的港口物流園區,作為公共碼頭配套的物流園區。
據介紹,碼頭用地最早選址在7號地(約230畝),按照“大碼頭、大港口、大物流”的理念,經反復研究后,將9、18號地(共約1600畝)安排用于整體發展港口物流園區,該選址思路于2012年4月獲得通過。
據介紹,江門港口物流園區定位于集裝箱、散件雜貨和倉儲一體的現代綜合物流港,綜合處理能力將達到外貿集裝箱60萬標箱、內貿集裝箱40萬標箱、內貿散雜貨30萬噸的水平。
物流園建成后將提供內外貿集裝箱裝卸、國內配送中心等服務,形成一個集綜合運輸服務系統、倉儲服務系統、生活配套服務系統于一體,打造江門地區最大的國際貨運物流基地和物流園區。
預期:西江石油油庫碼頭將被拆除
江門水運資源豐富,具有濱江臨海的雙重優勢。但據記者了解,隨著江門經濟的提速,港口吞吐量連年增長,目前江門主城區高沙港和外海外貿碼頭兩個貨運碼頭能力不足現象正逐步顯現。
高新江海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江門高新區公共碼頭所選岸線和位置區位優勢明顯:不僅靠近鐵路、高速、輕軌等交通網絡,鄰近香港、澳門,且水域隨著將來納入粵港澳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將更具提升價值的空間。
據介紹,建成后的公共碼頭貨運將輻射整個高新區、江門乃至中山等珠三角地區,為目前的外海及高沙碼頭作業區搬遷或整合提供了可能,也將成為未來主城港區重點發展的港口作業區。根據本次規劃,西江石油油庫碼頭將被拆除,這對改善西江河道環境將起到重要作用。
影響: 加快承接國際產業轉移
除了陸路運輸,西江優良航道也一直為高新區運力提供重要交通支撐。
高新江海區方面稱,碼頭建設是高新區發展形勢所需,從近期來看,碼頭的建設可以滿足高新區加速發展所需的基建材料等散雜貨運輸;從遠期來看,碼頭向以集裝箱運輸為主的專業化碼頭調整,打造疏運便捷、區域特色明顯、競爭優勢顯著的臨港產業基地,成為珠三角西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引擎。有分析人士指出,江門港口碼頭和物流園建設也將促進江門腹地經濟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