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縣搶抓自治區建設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發展良機,加大對船舶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現代大型造船企業,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逐漸發展為梧州市乃至珠江上游重要的民營造船基地。
近日,筆者走進濛江威盛造船廠生產車間,只見11個船臺上高高架立著11艘約2000噸級初具雛形的輪船,每條船上都有十幾二十名工人在加緊施工,施工現場到處火星四射、錘聲不斷,上百名工人們正在加緊焊接船板,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濛江威盛造船廠質檢員馮志杰介紹,這11條船是2011年的訂單,目前施工人手有400多人,基本能滿足施工要求,這些船舶預計本月底陸續建成下水。
筆者在造船廠遇到了幾名來自平南的船主,他們正在考察下單船只的建造進度。他們告訴記者,雖然平南造船業也十分興旺,但是濛江造船廠人工充足,地方政府服務好,造船速度大大加快,建造一艘船的時間比平南快了約3個月。
據了解,近年來,藤縣以建設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為契機,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出臺優惠政策、加強服務等措施,大力發展造船業。一方面繼續扶持做大大型造船廠的規模,提高船舶產品的技術水平,發展特種船舶主品;另一方面引導企業加快引進和大力培養造船技術人才,吸納先進經驗,多渠道拓展業務范圍,不斷提高修造船舶質量。同時,進一步優化船舶工業發展環境,對全縣船舶修造業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改變當前存在的“低、小、散”的產業結構狀況,加強技改升級,提高船舶產品的噸級和檔次。
目前,該縣有7家造船企業,均為民營。全縣年總造船能力達到33萬綜合噸、工業產值達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