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臨西已形成兩個成規模的產業園區,分別是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的陽光軸承產業園區和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的河西運河工業園區。
陽光軸承工業園區成立于2008年,分南、北兩個部分。南部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軸承專業交易市場中國軸承大世界,市場建筑面積30多萬平方米,已入駐商戶2000余家。北部是加工生產區,以軸承制造為主,規模以上入園企業近40家。
在此基礎上,園區又啟動了占地580畝的新區建設,以期繼續增強市場的承載力、吸納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園區計劃東擴5平方公里,年內將完成路網和配套建設,達到“七通一平”標準。這個新平臺將有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引進一批大項目入駐,帶動園區產業發展。
今年,這個園區升格為省級園區。“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把園區建設成交通便捷、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生產發達的宜業、宜商、宜居的全國知名軸承產業園區和裝備制造業基地。”郭殿春說。
截至目前,園區已引進軸承生產及配套企業21家,總投資13.36億元。其中起步區有15家企業入園,協議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是8.36億元,預計年產值可達16億元,其中9家是來自山東的企業,投資項目與園區定位合拍。
根據園區發展規劃,未來5年園區將建成“五有”園區,即有高水平的規劃、有戰略投資者、有專業招商隊伍、有招商展示中心、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在培育本地企業的同時,重點引進一批國家名牌企業,打造一批軸承、機械行業知名品牌。
根據企業發展規律,運河園區將建設15公頃的中小型企業產業孵化區。這些企業可以根據規模大小選擇空間。企業發展壯大后,可搬遷至園區集團項目區。
不久前,該園區赴外地招商,洽談了一個新加坡、韓國合資的挖掘機配件項目,投資5億多元。王玉采說,他們將通過各種招商方式招大聯強,積極與大型企業集團開展互惠共贏的全面合作。
努力使一批產業層次高、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入駐園區、聚集園區——曙光已現,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