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年,工業園區不僅是宜工的“工業新城”,也是宜居、宜商的“城市新區”。10月31日,《株洲市工業園區“十二五”發展規劃》通過評審。這也是株洲市編制的首部工業園區發展規劃。
發展目標:2015年收入3300億元以上
十一五是株洲市工業園區發展史上最好最快的時期,到2010年末,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52%以上,實現利稅60.11億元。
進入十二五,株洲市工業園區遇到承接珠三角、長三角產業轉移,全省實施“四化兩型”戰略等重大機遇。因此,《規劃》要求,今后5年,株洲市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2015年達到3300億元以上,總收入較十一五翻番。
規劃理念:上班是園區,下班是城區
“園區設施不健全,居住暫時還不方便。”家住蘆淞區的
十二五期間,圍繞“工業新城、城市新區”這一思路,株洲市將推進工業文明與城市文明、工業化與信息化、工業發展與“兩型”要求的融合。
今后5年,株洲市將按照城市標準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實現園區基礎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共享。加快水、熱、電、氣、道路、通訊、環保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商務區和生活區等服務設施建設,使園區達到“上班是園區,下班是城區”的效果;按照園林式、生態型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力求工業園區的建筑、景觀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構建既能發揮最大生產效能又適宜人居的現代化新城區。
園區定位:產業集聚品牌區
今后,園區不再是簡單的“企業集中”,而是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實現“產業集聚”,形成品牌效應。
到2015年,株洲市基本建成軌道交通裝備千億產業園、汽車及零部件千億產業集群,以及航空裝備、風電、服飾、陶瓷等8大特色產業園。
交通裝備千億產業園依托田心高科園、河西示范園等,壯大“南車株機”、“南車株洲所”、“南車電機”、南車長江車輛株洲分公司、“中鐵軌道”5家骨干企業,大力發展機車電氣控制裝置、變流裝置等項目。支持“時代電子”、“時代新材”等核心配套企業與整車生產企業合作。實現銷售收入1100億元,培育年產值過百億的企業4家以上。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依托河西示范園、董家塅高科園等,打造“北汽控股”、“時代電動”等龍頭企業,加快建設汽車工業園和商用汽車生產配套基地。培育年產值過十億元的企業4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