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陸燕蓀、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技術委員會主任林尚揚、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連燕華四位專家對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建言獻策。
第一拳:積極構建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體系
張相木: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司長
“十二五”時期,我國裝備工業要整合科技資源,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發揮重大專項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推動裝備工業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同時,積極跟蹤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發展,積極研發重型、超重型、超精密制造裝備,形成一批重大戰略產品,解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
大力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工程。以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重點方向規模化發展為目標,統籌技術開發、標準制定、市場應用等創新環節,集中優勢力量,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形成產業發展優勢。
加快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重點發展清潔高效發電設備、超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大型冶金成套裝備等。
第二拳:著力培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陸燕蓀: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
擁有競爭力強的高端制造產業群,是世界工業強國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標志。后金融危機時代,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低碳經濟”等一系列新的發展理念對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形成巨大壓力,高端裝備制造業將成為新一輪國際產業和科技競爭的焦點。
我國面對全球競爭加劇,環境資源約束日趨嚴峻和高級人才短缺等挑戰,必須從戰略的高度重視以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來推動整個裝備制造業的振興,更有效地為各領域新興產業提供裝備和服務的保障。
當前,培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突破口,轉變發展方式是當務之急。應著重解決過度依賴要素投入、經濟效率不高;大企業集團不強,缺乏專特精的小巨人企業為之配套;技術創新體系亟待改善;政府各部門真正落實、合力執行國務院頒布的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各項政策等問題。
第三拳:重視構筑企業工藝技術創新平臺
林尚揚: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技術委員會主任
山西作為全國的能源基地和資源大省,當前主要精力放在企業體制與機制改革和產品更新換代上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須重視提高機械制造工藝的創新水平。體制的改革,管理水平的提高,為工藝的創新創造條件,而工藝的創新為企業管理的現代化奠定基礎。
單純靠從外部引進技術,不可能維持長期穩定,只有集中力量開發和改進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加工工藝也是企業的一種核心技術。我國一些機械產品,技術達到了國外的同等水平,但是由于工藝水平低下,生產的產品不受青睞,這是我國機械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山西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產品零件精度低、生產效率低、工藝消耗高、環境污染大等是機械工業發展的巨大障礙。因此,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生產過程的優質、高效、低成本和環保才是裝備制造企業永恒的競爭主題。
第四拳:技術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實力
連燕華: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技術創新是形成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尤其對于裝備制造企業來說,離開技術創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進行技術創新,企業不一定會形成核心競爭力,但是,不進行技術創新,企業則不可能形成競爭能力。技術創新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尤其是針對核心技術的創新。缺乏獨占性技術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有可能在市場上做大,但在產業分工中卻很難處于有利地位,也很難做強,更不可能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
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技術創新使現代裝備制造企業的經營出現了全新的概念。雄厚的資本、悠久的歷史、眾多的員工不再是企業成功的必然因素,而成功的關鍵是要確立以技術創新為中心內容的企業競爭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