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障礙工程起重機械產業發展的因素是什么?哪些要害共性技術是制約工程起重機械行業發展的瓶頸?在一系列問題的牽引下,1月16~17日,“工程起重機械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題研討會在大連舉行。
會下去自徐工、中聯重工、京城重工、柳工、山河智能、福田雷沃、大連重工等工程起重機械行業骨干企業的指導,以及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等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圍繞制約行業發展的要害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共享機制、工程起重機械行業創新戰略聯盟如何構建、目前急需處理的難點和熱點停止了行之有效的討論。會議成功地為行業梳理出了要害共性技術難題以及處理難題的途徑和方式。各方還就樹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工程起重機械技術創新聯盟達成根本共識。
放慢構建技術創新聯盟是眾望所歸
我國目前正處于擴展內需、放慢根底設備樹立和產業轉型晉級的要害時期,對超大型起重機的市場需求非常旺盛。2002年至今,全行業年平均增長率達30%以上,今后十幾年國家嚴重根底項目投資有增無減,新開工的公路、鐵路、城市樹立、新動力、水利樹立項目也不斷添加,大規模城鎮化樹立嚴重項目的高峰期行將到來。同時,國內工程施工企業還大量承攬國際吊裝工程,將大型履帶起重機等機械裝備作為重點發展的大型、新型施工機械。
與會代表紛紛表示,面對良好的市場前景,國內企業一定要積極行動起來,共同構建產、學、研技術創新結合艦隊,打造工程起重機械產業中心競爭力。國外一些產業聯盟所取得的成績告誡我們,假設我們不結合起來將永遠跟在人家前面跑,打破不了中心技術的制約。尤其是共性技術問題不能很好處理,不只會導致我國嚴重重點工程對外國產品的極大依靠,使大量外匯流失,同時也會對國家安全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鎖云從國家和民族使命的高度提出,積極推進民族產業的提高是徐工責無旁貸的職責。
李鎖云以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與美、日、德等工程機械強國相比,無論在企業的規模、實力,還是品牌影響力上,都存在著較大差距,非凡是產品壽命、牢靠性以及產品技術和性能上,都需要增強。
據介紹,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徐工集團已經成為我國工程機械范疇產品系列最全、種類最多、最具競爭力和整體優勢的大集團,12大系列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國內行業第一。全地面起重機已經發展到亞洲最大噸位的500噸全路面起重機。徐工活動式起重機產業規模延續三年位居全球第四,綜合效益居全球第一,汽車起重機位居全球第一。2009年該集團總支出達500億元,在世界工程機械市場排名第15位。
徐工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李鎖云依然低調表示,徐工與國外先進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相比還有很大距離。尤其在超大噸位產品的設計制造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亟須通過技術創新予以處理。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理事、工程起重機分會會長蘇杰希望在工程起重機械行業內從實體上構建有價值的產業聯盟,在價值鏈上統一起來,找到大家可以共同承受的方式,結合項目積極推進民族產業的發展。大連理工大學技術研究開發院副院長叢明希望工程起重機械聯盟的構建應借鑒煤化工聯盟、染料化工聯盟的樹立閱歷。中國工程機械學會理事長石來德表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聯盟的成立,可以將主機廠、配套件廠、科研院所、用戶的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為行業完成從仿造到創造,從低端到高端的發展提供有力地支撐。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副院長鄭尚龍結合低碳、環保、動力等國家發展戰略闡明了聯盟創建的重要性。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玲從聯盟的組織構造、運行機制、管理方式等多個方面指出,聯盟要表現公益性。福田雷沃國際重工總工程師易闊景以為,聯盟是充分應用社會資源的良好方式,可以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增加反復投入。廣西柳工機械公司總工程師章二平希望聯盟成員組成合力,整體提升行業競爭力。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呂新民希望通過聯盟的行業平臺,獲取信息支持,集成行業技術,共同開發中心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