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2009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2009年共發生特種設備事故380起,死亡315人,受傷402人,直接經濟損失6181萬元。其中,較大事故101起,未發生重大事故和特別重大事故。與2008年同期相比,事故總起數增加24%,死亡人數減少1%,受傷人數減少13%,直接經濟損失減少37%。
以實際在用特種設備數量計,2009年萬臺設備事故起數為0.92起,萬臺設備死亡人數為0.76人,與2008年同期相比,萬臺設備事故起數增加24.3%、萬臺設備死亡人數下降7.3%。
編者在《白皮書》中看到,去年,全國起重機械、電梯、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事故呈高發態勢。在380起事故中,起重機械事故69起,電梯事故45起,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事故42起,這3類設備事故數量就占事故總數的41.1%。此外,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大型游樂設施、壓力管道、氣瓶事故上升幅度較大。與2008年相比,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大型游樂設施、壓力管道、氣瓶事故起數分別上升180%、133%、80%、73%,電梯、起重機械事故增長勢頭初步遏制,鍋爐、壓力容器事故保持平穩。
2009年全國特種設備事故
主要發生在使用環節
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09年全國特種設備事故還是主要發生在使用環節,共有258起,占事故總起數的67.9%。氣瓶事故主要發生在充裝運輸存儲、安裝(拆卸)環節和維修改造環節。此外,特種設備其它相關事故也主要發生在使用環節。從監管環節上來看,違規使用特別是違章作業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約占事故總起數的66%。具體表現為作業人員違章操作、操作不當甚至無證作業、維護缺失、管理不善、使用非法設備等。因設備制造、安裝以及運行過程中產生的質量安全缺陷導致的事故約占事故總起數的15%。從技術層面來看,鍋爐缺水、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中危險化學品介質泄漏、氧氣瓶內混有油脂、電梯維保過程中人員安全防護措施不當、起重機械存在機械隱患、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行駛中撞壓等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009年,全國各級質監部門扎實開展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執法、治理和宣傳教育“三項行動”,圓滿完成國慶60周年特種設備安保任務,積極服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著力推進工作機制改革創新,切實加強基礎工作和自身建設。
針對今年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特種設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重點抓好5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特種設備使用環節安全監管,嚴防重特大事故。完善使用環節安全監管規章規范,創新使用環節安全監管機制,加強事故多發設備和薄弱環節的監管,加強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監管。二是全面推進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工作,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三是創新服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有效措施,積極服務裝備制造和石化等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區域經濟發展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四是積極穩妥推進行政許可和檢驗工作改革,完善安全監察工作的體制機制。五是著力抓好基礎和基層建設,夯實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工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