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行業張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軸承工業進入快速增長的發展階段,軸承產量和銷售額年增長速度達15%以上。提前兩年多完成了行業“十一五”規劃預定的軸承產量、銷售額、出口創匯等目標。就軸承產量和銷售收入總量上,中國軸承產能已位列世界第三位,進入世界軸承大國地位。但是我國軸承產能的現狀及特點:
1、企業多、規模小、產品單一、行業集中度差;
2、產品結構不合理,低端產品比例過大、市場競爭激烈;
3、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科技研發投入不足,行業平均研發投入占銷售比例低。精密軸承、高速列車軸承、民用航空軸承等均為國外軸承公司所壟斷;
4、對國外市場依存度高,外向出口型企業約占三分之一,且出口市場單一,屢受國外反傾銷的打壓。在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軸承產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及產能不合比例的增長方式便受到了沖擊。軸承全行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預計2009年全國軸承銷售收入僅能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風險和影響主要表現在:
1、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是產品單一、出口外向型企業。
2、鐵路部門運力下降、需求下降導致生產鐵路軸承的企業受到嚴重影響。
3、振興裝備制造業拉動內需的政策,對軸承行業的影響不明顯。
4、風電軸承近幾年快速發展,開始制約和影響行業良性發展。行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機遇;當前高端軸承產品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是我國軸承行業發展自主創新替代進口軸承的主攻方向。風電軸承作為環保能源產業屬國家鼓勵和支持的裝備產業關鍵零部件產品,應加強產業發展指導和政策扶植,防止盲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