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品牌過冬天
小小的襪子里也有高科技嗎?浪莎襪業以自己的實踐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1995年創辦之初,浪莎襪業只有20多臺設備,今天這家企業已擁有上萬名員工,8000臺襪機,成為中國襪業的龍頭企業。
“公司剛成立時主打國內市場,只有來自日本、臺灣的少量訂單。中國入世后,來自歐美市場的訂單猛增。現在,我們的產品40%用于出口。2008年產品出口額為5700萬美元,今年預計可達8000萬美元,國際市場銷售量不降反增。”浪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翁榮金說。
他認為,除了資金充足、內銷渠道暢通等因素,優良的產品質量、核心技術與自主品牌是浪莎在金融危機面前能夠安然“過冬”的關鍵。
“當危機到來時,有品牌的大企業不僅能生存下來,而且會越來越好,而那些無力打品牌、搞研發的廠子最容易陷入困境。”翁榮金說。
浪莎襪業的產品展示廳從某種程度上可說是一個襪業發展博物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擺放新產品的展臺:高科技納米抗菌襪、竹纖維產品、珍珠纖維產品、亞麻襪、甲殼制纖維產品……不起眼的襪子里居然裹著大文章。
“以前的襪子質量不過關,走著走著腳踝部分就會往下滑。現在的新產品采用有機棉和植物染色,不僅穿著舒服而且綠色環保。企業的發展僅靠低成本、打價格戰是行不通的,消費者更看重的是質量和品牌。”翁榮金認為。
他介紹說,目前浪莎已從美、日、意等國引進國際上最先進的全電腦織襪設備3000臺套,平均每年投入2000萬元人民幣用于研發,對三分之一的產品進行更新換代。盡管全球爆發了金融危機,2009年浪莎仍斥資4億元人民幣引進設備。
“培養研發隊伍、打品牌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天的研發是為明天儲備的。對企業來說,創新和專業化比金錢更重要。”翁榮金說。
“抱團”出海打市場
作為一家多年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江蘇開元國際集團有過自己的輝煌,在最新發布的中國500強企業排行榜上名列第342位。不過,金融危機的到來也令開元國際感受到了壓力。
“外貿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危機的爆發導致國外訂單減少,國內原材料漲價,企業兩頭受擠,僅靠對外貿易單一業態難以實現利潤增長。”開元國際總經理包振興說。
為打開突破口,開元國際決定在尼日利亞投資建設家用電器生產和銷售中心,帶動出口增長。
“在海外搞實業,我們的優勢是熟悉國際市場,而弱項則是不了解生產。所以,我們采取了聯合國內家電生產企業組成戰略聯盟,‘抱團出海’共同創業的策略。”包振興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