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作為極富活力的經濟主體,對當前金融危機的反應尤為靈敏。在此間舉行的2009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上,最新發布的一份對1000多家民營企業經營情況全面調查的分析報告,披露了當前中國經濟的許多“新訊息”。
這份《2009中國民營企業家問卷跟蹤調查報告》,由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企業委員會、婦女委員會與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共同組織實施。報告采用問卷方式,對國內1000余家民營企業最近一年的經營狀況全面調查,所得數據經專家組反復論證,分析中國經濟現有的問題和特點。
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民企出口造成重大影響,產品出口數量和價格大幅下滑,多數企業盈利狀況不理想,成本上升、資金緊張、產能過剩和缺乏人才成為民營經濟遇到的主要困難。
這次調查的負責人之一,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秘書長李蘭總結,“挑戰嚴峻,信心增強”,是金融危機下民企總體狀況評價。她介紹,隨著中央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效應逐漸顯現,民企生產和銷售開始回升,庫存趨于正常,綜合經營狀況呈現回暖跡象。特別是今年夏季以來,民營企業訂貨趨于好轉,盈利趨于改善,用工和投資計劃呈現回暖態勢。同時多數企業家預期外需將于明年回升,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增強。
與此同時,調查顯示民營企業家的心理壓力依然較大。面對當前困難,民營企業一方面通過加強管理來降低成本,其次是轉變企業發展方式,引進人才、加大創新投入,同時為應對外需不足和產能過剩的挑戰,部分企業還將主動開拓國內市場、積極擴大內需。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家期待政府大力推進各項改革,社會各方面能夠關心和支持民營企業,為其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這份調查報告認為,總體來看,目前雖然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出現了企穩向好勢頭,但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國際金融危機的前景還有較大不確定性,外部需求下滑的壓力依然很大。國內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凸顯,經濟發展還缺乏應對危機、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和活力,短期內大幅度擴大內需的難度依然很大,民營經濟依然面臨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