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在中國已發展了幾十年,成長速度不可小覷,尤其是近幾年,中國政府實施了若干拉動行業發展的政策、中國市場內需的不斷增大、中國的基礎建設工程如火如荼的開展,種種因素刺激了工程機械行業的飛速發展。很多人喜歡用“井噴”二字來形容這種發展態勢。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工程機械不僅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上不斷擴大,不僅在技術和服務上與國際知名品牌不斷拉近距離,更可貴的是,國內已有數家大企業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在謀劃著在海外去攻城略地。從備受矚目的中聯重科收購CIFA事件到飽受爭議的三一重工挺進德國貝德堡,從行業龍頭徐工集團另辟蹊徑加速收購海外研發機構到行業元老柳工“安營扎寨”80國,種種大事件無不顯示中國工程機械誓要與國際品牌共分天下的雄心。
徐工、柳工、中聯、三一在公眾心目中是工程機械行業內的四巨頭,這四家企業在“海外擴張”這條道路上也是各有千秋、殊途同歸。
徐工:更看重收購外資研發機構
2008年12月6日,徐工在海外的第一家裝配廠在波蘭羅茲省沃維奇市落成,預計2009年下半年投入生產。徐工集團波蘭裝配廠建區面積約5000平方米,于2007年9月動工,主要用于裝配徐工裝載機、壓液機、平鋪機等產品。該廠的建成,對徐工集團擴大歐洲市場份額和提高產品競爭力有重要意義,對加深徐州與羅茲省沃維奇市的交往有深遠影響。
建成當日,波蘭羅茲省參議院副議長兼交通部部長古澤古茲米奇拉克先生表示,2009年波蘭將實施50億歐元的基礎設施擴建計劃,徐工集團波蘭裝配廠的建成恰逢其時,當地官員與合作方都對項目前景充滿信心。
近幾年,徐工集團一直致力于抓緊實施全球化經營的戰略布局,通過認真研究全球市場,劃分營銷區域,逐步在全球各區域內建立海外公司和工廠。目前已在東歐、南亞和南美等區域設立辦事處,為籌建徐工海外公司做前期的準備工作。同時選擇條件成熟的國家或地區設立組裝廠,擴大徐工產品在當地市場份額和市場占有率。
2009年4月份在巴黎舉辦的INTERMAT工程機械展說一次規模宏大的行業盛會,也是各國工程機械企業爭奇斗艷的時機。作為中國行業龍頭,徐工自然不會錯過這次在國際市場亮相的機會。
此次徐工的展臺位于室外,展臺300平米,以灰白為主色調的展臺與徐工標識相呼應,沿襲了上屆德國展臺的布局、色調和展臺風格。徐工所展出的兩臺展品QY25k汽車起重機、 QY50k汽車起重機在這次展會上可謂賺足參觀者的目光:外觀特別是噴漆效果可與國際一線品牌的樣機媲美,細節極具歐化;同時,這是兩款產品也是在歐洲拿到行駛牌照的機型,通過了歐盟EEC的認證。在6天展期內,徐工產品吸引了不少當地客戶和經銷商。這次的亮相向國際市場展現了徐工自身的非凡實力,也為走出海外從某種程度上埋下伏筆。
就在今年7月份,又有外媒報道徐工集團有望在巴西東北部設立組裝廠和銷售中心,并可能講巴西發展成為輻射周邊國家的銷售平臺。據徐工集團巴西合作伙伴EXITO公司合伙人魯本斯阿茲維多介紹,徐工在巴西設立的工廠將于明年開始正是投產,初始階段每月產量為40套設備,其中部分配件將逐步實現本地化。而在巴西設立一個面向整個南美洲的銷售中心,主要產品將直接從中國進口。
巴西報紙《價值報》還指出,包括徐工集團、柳工集團在內的一些中國大型機械公司開始在巴西贏得市場份額。據巴西方面統計,2008年來自中國的成套機器設備占巴西成套設備進口總額的9.3%。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走出海外是徐工的必然之勢;同時,由于其在國內無與倫比的生產和銷售規模,徐工在打開國際市場的途徑上也別出心裁。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徐工將加速海外建廠,但我們更看重收購外資研發機構,技術創新才是重中之重。”
柳工:安營扎寨80國
2002年,柳工提出了“建設開放的、國際化的柳工”的戰略目標。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的柳工,要實現他們的宏偉目標,實行國際化戰略是必然的選擇。
總的來說,柳工的國際化路線經歷了三個階段:市場國際化、技術國際化、資本國際化。2003年柳工明確了建設開放的、國際化的柳工戰略目標,先后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伊朗、南非等國家設立了海外辦事處。2004年柳工在澳大利亞成立了第一個海外子公司,2007年8月27日,柳工印度公司在印度首都新德里OkhlaIndustriesAreaPhaseⅢ工業區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柳工繼在澳洲設立全資子公司后,第二次在海外設立全資子公司。柳工印度公司的設立不僅僅是為了開拓印度及周邊市場,更重要的是要在印度建立起柳工的海外生產基地。于2008年3月18日在美國休斯敦正式掛牌成立全資子公司“柳工(北美)有限責任公司”,聘請美國具有豐富國際營銷經驗的優秀國際人才加盟,裝載機、挖掘機、滑移裝載機、兩頭忙將成為柳工北美公司的主打銷售產品。
今年6月,傳來喜訊:隨著柳工品牌在北美市場的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柳工裝載機登上北美機械設備經銷商協會核心刊物《建筑機械分銷》(CONSTRUCTIONEQUIPMENTDISTRIBUTION)封面,并配有封面文章,對柳工裝載機作特別介紹。這也是柳工裝載機登陸北美以來,以低成本及經銷商的優異表現,成功獲取當地客戶認可的又一力證。
7月,柳工在印度建立的海外第一個生產基地已經開始投產了!目前工廠已有中印員工50多人,還在繼續擴招員工。預計首期項目可年產裝載機3000臺,是印多爾地區最大的外國投資項目之一。隨著從印度柳工工廠裝載機總裝線上開下來的第一臺產品,被交付到購買設備的一家印度客戶手中,標志著柳工印度工廠正式投入生產運營。
時至今日,,“柳工牌”已在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安營扎寨”,由裝載機擴展到全系列產品。柳工在海外的國際經銷商已發展到 70多家,建設了8個零件配件中心,在澳大利亞、美國、巴西、印度等地區分別成立了面向國際區域的營銷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摩洛哥、南非、伊朗、沙特等重點市場,柳工已建立了服務和配件體系。
在柳工技術創新大會上,王曉華如此勉勵走向世界的柳工人:“通過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力爭關鍵技術和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水平,在各個零部件領域都形成核心競爭力,我們才能保持行業的領頭羊地位。”
中聯重科:“大手筆”收購CIFA舉世矚目
2008年6月25日,中聯重科向社會公布收購全球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之一的意大利CIFA公司,此舉在業界引起巨大反響。
中聯董事長詹純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縱觀中聯重科十多年來的發展戰略,實質上是-種快速的、超常規的發展。因此,要適應這種超常規的發展戰略,就必然實施超常規的發展辦法,那就是自身內部的增長與外部的購并發展相結合。“中聯重科是善于做‘加法’與‘乘法’的企業。”詹純新這樣認為。對中聯重科而言,整合購并時做的是“加法”,購并之后謀求企業快速發展則是做“乘法”。
詹純新董事長介紹到,在全球混凝土機械制造企業中,意大利CIFA公司是一家有著80年制造業歷史、富有創新的企業,目前是歐美排名第二的混凝土輸送泵與混凝土泵車制造商,同時是歐美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攪拌車制造商,擁有全球化銷售網絡和領先的制造技術。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分公司將通過購并CIFA而更快更穩地走向海外市場,借助國際品牌、通過與國際化公司的協調發展,使中聯混凝土機械分公司成為一個國際性跨國事業部,從而達到企業發展中的“聚變”。
縱觀并購CIFA之后的一年時間,新CIFA的銷售狀況雖然在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的語境下無一例外的虧損了,但是與同行相比,新CIFA卻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業績,有數據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