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裝載機行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企業———柳工、龍工、廈工業績均呈現下滑態勢。但與此同時,這些企業也都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有望為下半年及今后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裝載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然而新千年伊始那場慘烈的價格戰使其成為行業內著名的微利產品。也正因為此,金融危機對裝載機企業的影響是最顯著的。
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機的陰霾尚未散去。特別是國際市場方面,工程機械企業普遍受到牽連。雖然細節各不相同,但柳工、龍工、廈工這三家裝載機行業巨頭都呈現出了一定的下滑態勢。
與此同時,這些企業也都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有望為下半年及今后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由于這三家企業均將挖掘機作為其主營業務之一,所以記者也把這些企業的挖掘機業務一并納入盤點之中。
柳工產品格局帶來市場份額的提升
7月14日,柳工公布2009上半年業績快報。2009年上半年柳工營業收入為49.8億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11.19%。從業績分析中可以看出,柳工銷售裝載機、挖掘機等各種工程機械產品共1.9萬臺,同比下降約16%。但令人欣喜的是,柳工上半年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均為小幅增長狀態,實現這點的原因在于柳工的產品結構具備優勢。如裝載機業務方面,1~6月柳工實現裝載機銷量1.47萬臺,同比下滑20.3%,好于行業32.7%的降幅。體現在市場份額上,柳工裝載機占比不斷提升,由去年17.9%提升至今年中期的20.5%。柳工一向以長軸距的重載裝載機見長,此類產品的代表是ZL50C重載裝載機,它也是目前市場上使用最廣泛的主力機型。該類產品適用于較大型、較復雜的工況,比如大型礦山、水利工程、核電站等。而這類工程在金融危機中受沖擊相對較小。
另一方面是柳工的挖掘機業務。2009上半年柳工累計銷售挖掘機1321臺,出口市場占有率從8%上升到18%,出口銷售額和銷量均位居前列。柳工是國內進入挖掘機領域較早而且發展較快的企業之一,主要生產20~25噸之間的中噸位產品。雖然近年來進入挖掘機領域的企業非常多,但絕大多數都停留在小噸位產品上,中挖鮮有人問津。目前能夠批量制造該類產品的國內企業非常少,僅有柳工、三一重機等幾家。
正是這兩類產品受到沖擊較小,為柳工帶來了良好的市場銷量,從而穩住了企業的發展勢頭。在全球尚未走出金融危機的當下,各工程項目對產品類型的訴求尚不會出現大幅變化,所以,柳工所具備的產品結構優勢仍將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龍工內部改革將使公司運營更加有序
三甲之中,龍工是僅有的民營企業,也是惟一在香港上市的企業。截至發稿前,筆者尚未得到該企業今年上半年年報信息。但有消息稱,上半年,龍工裝載機銷量降幅達29%,其中6月份首次實現同比上升,漲幅達19%,下半年的降幅將控制在2%以內;挖掘機今年銷量將有望達到2000臺。
從裝載機來看,龍工的產品從技術上傳承廈工,所以產品規格上也與廈工產品較為類似,按道理受沖擊也應較大。但事實上,龍工受到的沖擊要略小一些。其原因有二,一是民營企業經營體制的靈活性,在去年金融危機來臨之初,龍工迅速收縮資金,并先期從銀行得到了長期貸款;另一方面,該企業對產品成本的控制非常出色,比如在去年的原材料漲價前,龍工在相對低點囤積了一批存貨,從而有效地規避了風險。
龍工的挖掘機在2006年才上市,2007年首批產品正式投放市場,2008年即突破千臺,在行業內屬于發展較快的企業。特別是去年該公司銷售的產品中,40%為中挖產品,這么快上馬中挖產品并取得成效確實令人刮目相看。今年1~5月,龍工挖掘機銷售突破800臺,發展勢頭不容忽視。雖然目前龍工的挖掘機銷售總量并不算高,但對于整個挖掘機行業來說,這支力量不容忽視。
為了實現更加有效的管理,增強整體實力,龍工將持續在公司內部實行體制改革,在挖掘機、叉車公司率先實行事業部管理、合并融資租賃部與中國銷售公司、配件公司從2010年開始將實行獨立運營。今年,龍工還首次設立了大客戶和優質客戶管理部門,這些舉措,無疑彰顯了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和勇氣。
廈工管理變革有望改善局勢
7月17日,廈工發布2009上半年業績快報,公告顯示,受全球金融危機和我國國民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上半年廈工主營產品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37.04%。2009年上半年受消化2008年高價存貨影響,廈工營業利潤、凈利潤同比均大幅下降64%左右。公告中分析指出,從環比看,由于第二季度國內外市場需求開始回升,廈工第二季度營業收入比第一季度增長32.37%,第二季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比第一季度增長313.92%。
與柳工不同的是,廈工的裝載機產品類型恰恰是受影響較大的短軸距輕載產品。金融危機對小規模生產企業的影響相對較大,而這部分用戶的購買意向就集中在這類產品。山西小煤窯大面積關閉等不利因素使得廈工裝載機銷售受到較大影響。
挖掘機方面,其實早在2003年,廈工就已經自主研發出了挖掘機樣機,并于2004年實現小批量生產,2007年銷量一躍達到500臺,正式步入批量生產軌道。隨后卻表現出一定的下滑態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金融危機影響所致。6月23日,廈工股份宣布,蔡奎全出任此前由該公司董事長陳玲兼任的公司總裁一職。究其歷史,廈工高層“空降”領導已不是偶然,但此次變革之大、卻出乎多數人的意料———國有企業請了一位外國人擔任總裁,不可不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作為國內外知名專家,蔡奎全在大宇重工、斗山及特雷克斯的工作經驗不容小覷,究竟他能夠給廈工帶來怎樣的改變尚不得而知,也許到今年年底就可初現端倪。